风险管理价值:构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企业面临的风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严峻。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5月30日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国家安全问题的复杂程度和艰巨程度显著加大。这一动员令不仅适用于国家层面,也深刻影响着每个企业的运营和发展。因此,企业如何有效地管理风险,成为了每个管理者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课程背景】2023年5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时指出,当前我们所面临的国家安全问题的复杂程度、艰巨程度明显加大;要坚持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可以看到,当前我们国家正处在严峻的国际政治环境和快速变化的经济环境下,领导人已经发出了动员令,我们要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那么,这对于企业来说意味着什么呢?在我看来,这种宏观大环境面临的巨大挑战必然会传导给每个企业、每个个体!当下,每个公司可能都会或正在经历巨大的风险和挑战!有的企业因盲目的战略转型倒在了巨变的商业环境中,有的企业则因管理能力薄弱而死于内部失控;有的企业因没有做好股权设计而出现股东内讧,有的企业则因投资失败导致元气大伤。因此,如何构建一套相适应的风险管理体系以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是每个企业都要反复思考的问题!本课程的目标就是帮助企业构建适合自身的风险管控体系,无论是理论层面还是实战层面,都能为企业开展风险管理提供有效的抓手。同时,在真实的商业环境中,分析一些成功的企业如何通过有效的风险管控机制去应对风险事件,以实现稳健、可持续的发展!【课程收益】了解风险管理的的规律与本质了解风险管理的难点和卡点掌握应对企业重大风险的方法掌握搭建公司风险管理架构和组织的方法,具备风险管控体系落地的能力掌握如何根据企业发展所处的不同阶段对风险管理体系进行迭代更新【课程特色】抖干货,重实战;讲理论,不枯燥;有高度、启人心。【课程对象】董事长、总经理、其他核心高管、风险管理部门负责人及部门专业人员、内审及内控部门负责人及部门专业人员【课程时间】1天(6小时/天)【课程大纲】一、风险管理的底层逻辑1、为什么要进行风险管理?2、风险的源头在哪里?3、风险管理的终局思维4、风险管理的误区是什么?5、内部控制、合规管理、风险控制的关系政策制度解析1、《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解读2、《中央企业合规管理办法》解读3、《关于加强中央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与监督工作的实施意见》解读4、2019年-2023年中央企业内控工作政策要求核心变化5、2024年内控体系工作重点和新要求三、风险体系建设的关键要素1、内部控制目标2、内部控制原则3、内部控制五要素4、风险评估的维度(1)行业特点(2)发展阶段(3)组织架构(4)业绩考核(5)信息系统(6)控制环境5、风险管理模式四、全面风险管理方法论1、风险管理的价值协同2、风险管理的总体视角3、风险管理的治理视角
风险管理的底层逻辑
风险管理的本质在于识别、评估和应对可能对企业目标产生负面影响的各种风险。通过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企业可以在面对不确定性时,保持相对稳定的发展。以下是风险管理的一些底层逻辑:
- 为什么要进行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可以帮助企业识别潜在的威胁,降低损失,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 风险的源头在哪里? 风险往往来源于外部环境变化、内部管理不善以及自然灾害等多种因素。
- 风险管理的终局思维 是指在制定战略时,始终保持对潜在风险的敏感性,以便及时调整和应对。
- 风险管理的误区 包括过度自信、盲目跟风等,企业应警惕这些常见的误区,以制定更加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
- 内部控制、合规管理、风险控制的关系 是相辅相成的,企业需要在这三者之间找到平衡,以实现整体的风险管理目标。
政策制度解析
在国家层面,相关政策为企业的风险管理提供了指导和框架。以下是一些重要政策的解读:
- 《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 明确了中央企业在风险管理中应遵循的原则和要求,强调了风险管理与战略目标的结合。
- 《中央企业合规管理办法》 强调合规管理在风险控制中的重要性,要求企业建立健全合规管理体系。
- 《关于加强中央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与监督工作的实施意见》 旨在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确保企业稳健运营。
- 2019年-2023年中央企业内控工作政策要求核心变化 反映了国家对企业内控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要求企业不断适应变化。
- 2024年内控体系工作重点和新要求 提出了对内控体系的新挑战和要求,企业需要提前布局。
风险体系建设的关键要素
构建一个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必须关注以下几个关键要素:
- 内部控制目标 需要明确,以确保企业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能够有效控制风险。
- 内部控制原则 作为指导,帮助企业在实施风险管理时保持一致性和有效性。
- 内部控制五要素 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这五个要素构成了内部控制的完整体系。
- 风险评估的维度 包括行业特点、发展阶段、组织架构、业绩考核、信息系统和控制环境,全面评估可以帮助企业识别潜在风险。
- 风险管理模式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特点选择适合的风险管理模式,如集中管理、分散管理等。
全面风险管理方法论
企业在开展风险管理时,可以借鉴以下方法论:
- 风险管理的价值协同 是指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和效益的最大化。
- 风险管理的总体视角 要求企业在制定战略时,全面考虑各种可能的风险因素,以形成全局性的风险管理策略。
- 风险管理的治理视角 强调企业治理结构对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良好的治理能够帮助企业更有效地识别和应对风险。
成功企业的风险管理案例分析
在实际商业环境中,一些成功的企业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成功应对了各种风险事件,实现了稳健、可持续的发展。例如:
- 某知名科技公司 在面临技术革新和市场竞争加剧的情况下,通过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及时调整产品战略,成功稳住了市场份额。
- 某大型制造企业 在经历供应链危机时,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了风险监控能力,确保了生产的连续性,避免了重大损失。
- 某金融机构 在市场波动剧烈的背景下,通过健全的合规管理体系和风险控制措施,成功规避了潜在的金融风险,保持了良好的业绩。
风险管理的实践与落地
风险管理的有效性不仅体现在理论层面,更在于实践的落地。以下是企业实施风险管理的一些建议:
- 定期进行风险评估,根据企业发展阶段和外部环境变化,及时更新风险管理策略。
- 建立跨部门的沟通机制,确保信息的畅通,提升风险管理的整体效率。
- 加强员工的风险意识培训,使全员参与到风险管理中,形成合力。
- 借助技术手段提升风险管理效率,如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帮助企业精准识别潜在风险。
- 建立应急预案,一旦发生风险事件,能够迅速反应,减少损失。
结论
在当前复杂的商业环境中,企业面临的风险无处不在。有效的风险管理不仅是保护企业资产的手段,更是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通过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企业能够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实现更加稳健的成长。各级管理者应当深刻理解风险管理的价值,积极落实相关策略,以确保在风高浪急的环境中,企业能够稳步前行,迎接更美好的未来。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分享、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