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一部分企业先学到真知识!

全面解析风险管理审计的重要性与实施策略

2025-02-02 18:11:08
4 阅读
风险管理审计

风险管理审计:现代审计的重要性与实践

在当前全球经济环境日益复杂多变的背景下,风险管理审计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理工具,其重要性愈发凸显。伴随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经济责任审计在监督领导干部权力、促进经济健康发展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本文将围绕风险管理审计的主题,结合现代审计的相关政策法规、审计实施方案的制定以及审计整改的长效机制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课程背景】随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深入推进和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不断提升,经济责任审计作为强化领导干部权力监督、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其重要性和必要性日益凸显。近年来,中央及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审计的法规政策,对审计的覆盖范围、审计内容、实施程序、结果运用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为新时代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然而,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和日益严格的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如如何准确把握最新政策精神、科学制定审计实施方案、高效开展现场审计、精准识别问题与责任、撰写高质量审计报告、有效推动审计整改与成果运用等。本课程的目的旨在帮助广大审计人员深入理解政策法规,提升审计实务操作技能,增强审计工作的规范性、科学性和有效性,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和企业经济管理和监督体系。【课程收益】理解最新的审计政策法规,深刻理解其精神实质与核心要求掌握审计实施方案制定方法掌握审计的专业技术与方法理解审计中的问题发现与责任认定原则掌握建立审计整改长效机制的方法【课程特色】抖干货,重实战;讲理论,不枯燥;有高度、启人心。【课程对象】内审及内控部门负责人及部门全体人员、纪检监察部门负责人及部门全体人员【课程时间】2天(6小时/天)【课程大纲】一、最新审计政策解读1.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解读2、2022年-2024年全国审计工作会议精神的解读3、《“十四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的解读4、《中央企业重大经营风险事件报告工作规则》5、《中央企业合规管理办法》6、《关于加强中央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与监督工作的实施意见》7、《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二、内部审计人员应具备的能力素质1、关于内部审计:如何理解不同的声音?2“五力模型”:高效能审计人员必备的五种能力案例精讲3、“多元思维”:高效能审计人员的思维模式案例精讲4、“价值判断”:高效能审计人员的价值判断标准案例精讲三、内部审计实务案例精讲1、从了解被审计对象开始(1)行业特点:个性化的行业风险特征是什么?附案例讲解,定期更新(2)发展阶段:不同的发展阶段蕴藏的风险有什么区别?附案例讲解,定期更新(3)组织架构:组织缺陷的风险意味着什么?附案例讲解,定期更新(4)业绩考核:拽着自己的头发能够离开地面?附案例讲解,定期更新(5)信息系统:系统彼此割裂还是相互穿透?附案例讲解,定期更新(6)控制环境:如何顺应变化设计控制环境?附案例讲解,定期更新2、采购管理审计:我的地盘我做主?——合规当先案例精讲3、销售管理审计:花式营销乱人眼?——读懂政策案例精讲4、存货管理审计:品类繁多无头绪?——辨明去向案例精讲5、财务管理审计:涂脂抹粉显太平?——全面体检案例精讲6、经济责任审计:头戴紧箍莫乱来!——红线底线案例精讲7、数智化审计(1)数智化审计的逻辑(2)人工智能技术(3)数据准备(4)智能审计方法及建模案例(5)数智化审计体系的搭建入门(这些实务模块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授课时间的比重调整)四、审计整改1、审计整改对企业合规经营、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及持续改进的意义2、审计发现问题的类型与特征(1)三重一大类问题(2)内部控制缺陷(3)财务报告错误与舞弊风险(4)运营效率与效果问题(5)风险管理漏洞3、审计问题整改策略与方法(1)“三重一大”类问题整改(2)内部控制缺陷整改(3)预算管理类问题整改(4)物资采购及招投标类问题整改(5)财务类问题整改(6)运营类问题整改(7)法规遵从性问题整改4、持续改进与文化培育(1)建立常态化的审计问题跟踪与预防机制(2)促进审计整改成果转化为企业管理制度与流程优化(3)倡导开放、透明的审计文化,鼓励全员参与审计监督与改进工作
wangyue 王悦 培训咨询

一、风险管理审计的背景与意义

风险管理审计的核心在于识别、评估和应对潜在的风险,从而确保组织的目标能够有效实现。随着中央及各级政府陆续出台审计相关法规,审计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经济责任审计不仅是对领导干部权力的监督,也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近年来,经济责任审计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审计内容和实施程序也逐渐规范,这为新时代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面对复杂的经济环境,审计人员需要准确把握政策精神,科学制定审计方案,并高效开展现场审计。这些要求不仅提高了审计工作的规范性,也增强了其科学性与有效性。通过深入了解相关政策法规,审计人员能够更好地识别问题与责任,从而撰写出高质量的审计报告,推动审计整改和成果的有效运用。

二、最新审计政策解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为审计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政策的解读不仅需要关注其表面内容,更要深入理解其精神实质与核心要求。2022年至2024年全国审计工作会议精神的解读,明确了审计工作的发展规划和目标,强调了审计在经济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 《“十四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该规划为审计工作提供了长远的发展方向,强调了审计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
  • 《中央企业重大经营风险事件报告工作规则》:为中央企业的风险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确保重大风险能够被及时识别和上报。
  • 《中央企业合规管理办法》:明确了中央企业在合规管理方面的要求,增强了审计的合规性和有效性。
  • 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为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审计提供了具体的操作规范。

通过对上述政策的深入解读,审计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审计工作的背景和重要性,从而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贯彻落实。

三、内部审计人员应具备的能力素质

高效的内部审计需要审计人员具备多种能力素质。首先,审计人员应具备对不同声音的理解能力,以便更好地应对复杂的审计环境。其次,采用“五力模型”可以帮助审计人员提升其工作效率。这五种能力包括:分析能力、沟通能力、判断能力、适应能力和执行能力,这些都是高效能审计人员必备的素质。

此外,“多元思维”也是高效能审计人员的重要思维模式,通过多元化的思考方式,审计人员能够更全面地看待问题,从而提出更具建设性的审计建议。价值判断能力则帮助审计人员在面对复杂情况时,能够做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

四、内部审计实务案例精讲

在实际的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需要从多个角度了解被审计对象。行业特点、发展阶段、组织架构、业绩考核和信息系统等因素都是影响审计结果的重要因素。

  • 行业特点:不同的行业具有个性化的风险特征,审计人员需要对此进行深入分析。
  • 发展阶段:不同的发展阶段蕴含着不同的风险,审计人员需要根据企业的发展阶段制定相应的审计方案。
  • 组织架构:组织缺陷往往意味着潜在的风险,审计人员需对此进行细致审查。
  • 业绩考核:合理的业绩考核机制能够有效降低风险,审计人员需关注这一点。
  • 信息系统: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对于风险管理至关重要。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深入分析,审计人员能够更好地识别潜在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审计建议。

五、审计整改的重要性

审计整改不仅是企业合规经营的重要环节,也是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发现的问题类型多种多样,包括三重一大类问题、内部控制缺陷、财务报告错误与舞弊风险等,审计人员需对这些问题进行分类和分析。

在审计整改过程中,企业需要制定相应的整改策略与方法。这包括对“三重一大”类问题的整改、内部控制缺陷的整改、预算管理类问题的整改等。通过建立常态化的审计问题跟踪与预防机制,企业能够有效促进审计整改成果的转化,从而优化管理制度与流程。

六、文化培育与持续改进

建立开放、透明的审计文化,鼓励全员参与审计监督与改进工作,对于提升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至关重要。审计不仅是合规的工具,更是推动企业持续改进的重要手段。通过审计发现的问题,企业可以不断调整和优化其管理流程,增强内控的有效性。

在此过程中,审计人员的角色不仅是问题的发现者,更是推动者。通过与各部门的协作,审计人员能够帮助企业实现更高效的管理和风险控制。

结论

风险管理审计在现代审计工作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通过对相关政策法规的深入理解、审计人员素质的提升以及审计整改机制的建立,审计工作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和企业的经济管理与监督体系。审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应不断提升自身能力,积极应对挑战,以确保审计工作的有效性和科学性,从而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在未来的审计实践中,风险管理审计将继续发挥关键作用,为实现更高水平的经济治理提供坚实保障。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分享、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本课程名称:/

填写信息,即有专人与您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