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一部分企业先学到真知识!

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风险管理审计策略解析

2025-02-02 18:10:53
4 阅读
风险管理审计

风险管理审计:提升审计效率与企业管理的关键

在当前全球经济环境日益复杂的背景下,风险管理审计的重要性愈加凸显。随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经济责任审计作为强化领导干部权力监督、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逐渐成为提升企业管理质量和审计效率的关键工具。本文将结合培训课程内容,对风险管理审计的意义、实施方法及当前面临的挑战进行深入分析。

【课程背景】随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深入推进和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不断提升,经济责任审计作为强化领导干部权力监督、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其重要性和必要性日益凸显。近年来,中央及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审计的法规政策,对审计的覆盖范围、审计内容、实施程序、结果运用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为新时代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然而,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和日益严格的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如如何准确把握最新政策精神、科学制定审计实施方案、高效开展现场审计、精准识别问题与责任、撰写高质量审计报告、有效推动审计整改与成果运用等。本课程的目的旨在帮助广大审计人员深入理解政策法规,提升审计实务操作技能,增强审计工作的规范性、科学性和有效性,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和企业经济管理和监督体系。【课程收益】理解最新的审计政策法规,深刻理解其精神实质与核心要求掌握审计实施方案制定方法掌握审计的专业技术与方法理解审计中的问题发现与责任认定原则掌握建立审计整改长效机制的方法【课程特色】抖干货,重实战;讲理论,不枯燥;有高度、启人心。【课程对象】内审及内控部门负责人及部门全体人员、纪检监察部门负责人及部门全体人员【课程时间】2天(6小时/天)【课程大纲】一、最新审计政策解读1.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解读2、2022年-2024年全国审计工作会议精神的解读3、《“十四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的解读4、《中央企业重大经营风险事件报告工作规则》5、《中央企业合规管理办法》6、《关于加强中央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与监督工作的实施意见》7、《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二、内部审计人员应具备的能力素质1、关于内部审计:如何理解不同的声音?2“五力模型”:高效能审计人员必备的五种能力案例精讲3、“多元思维”:高效能审计人员的思维模式案例精讲4、“价值判断”:高效能审计人员的价值判断标准案例精讲三、内部审计实务案例精讲1、从了解被审计对象开始(1)行业特点:个性化的行业风险特征是什么?附案例讲解,定期更新(2)发展阶段:不同的发展阶段蕴藏的风险有什么区别?附案例讲解,定期更新(3)组织架构:组织缺陷的风险意味着什么?附案例讲解,定期更新(4)业绩考核:拽着自己的头发能够离开地面?附案例讲解,定期更新(5)信息系统:系统彼此割裂还是相互穿透?附案例讲解,定期更新(6)控制环境:如何顺应变化设计控制环境?附案例讲解,定期更新2、采购管理审计:我的地盘我做主?——合规当先案例精讲3、销售管理审计:花式营销乱人眼?——读懂政策案例精讲4、存货管理审计:品类繁多无头绪?——辨明去向案例精讲5、财务管理审计:涂脂抹粉显太平?——全面体检案例精讲6、经济责任审计:头戴紧箍莫乱来!——红线底线案例精讲7、数智化审计(1)数智化审计的逻辑(2)人工智能技术(3)数据准备(4)智能审计方法及建模案例(5)数智化审计体系的搭建入门(这些实务模块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授课时间的比重调整)四、审计整改1、审计整改对企业合规经营、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及持续改进的意义2、审计发现问题的类型与特征(1)三重一大类问题(2)内部控制缺陷(3)财务报告错误与舞弊风险(4)运营效率与效果问题(5)风险管理漏洞3、审计问题整改策略与方法(1)“三重一大”类问题整改(2)内部控制缺陷整改(3)预算管理类问题整改(4)物资采购及招投标类问题整改(5)财务类问题整改(6)运营类问题整改(7)法规遵从性问题整改4、持续改进与文化培育(1)建立常态化的审计问题跟踪与预防机制(2)促进审计整改成果转化为企业管理制度与流程优化(3)倡导开放、透明的审计文化,鼓励全员参与审计监督与改进工作
wangyue 王悦 培训咨询

风险管理审计的背景与意义

近年来,我国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审计的法规政策,明确了审计的覆盖范围、内容和实施程序。这些政策不仅为经济责任审计提供了制度保障,更强调了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重要角色。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审计,企业能够识别潜在风险,评估其对企业运营的影响,从而采取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

风险管理审计能够实现以下目标:

  • 识别风险:通过系统的审计程序,识别出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
  • 评估风险: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确定其对企业目标实现的影响程度。
  • 控制风险:制定控制措施,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或减轻其影响。
  • 提升管理效率:通过审计反馈,促进企业管理流程的优化和改进。

风险管理审计的核心内容

根据培训课程内容,风险管理审计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最新审计政策解读

审计政策是风险管理审计的基础,理解政策的精神实质与核心要求是审计人员的首要任务。通过解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审计委员会会议上的讲话、全国审计工作会议精神及“十四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审计人员能够更好地把握政策导向,确保审计工作的合规性和有效性。

二、内部审计人员应具备的能力素质

高效的风险管理审计需要审计人员具备一定的能力素质,包括:

  • 多元思维:能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 价值判断:具备良好的价值判断能力,能够在审计过程中做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
  • 专业技术:熟悉审计的专业技术与方法,能有效运用于实际工作中。

三、内部审计实务案例精讲

在风险管理审计中,实际案例的分析至关重要。审计人员需要从了解被审计对象开始,识别行业特点、发展阶段、组织架构等因素对风险的影响。通过案例分析,不断更新知识,提升审计能力。

四、审计整改

审计整改是风险管理审计的重要环节。有效的整改能够促进企业合规经营、完善内部控制和持续改进。审计人员需要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分类,提出相应的整改策略与方法,建立常态化的审计问题跟踪与预防机制。

风险管理审计实施中的挑战

尽管风险管理审计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审计人员仍面临诸多挑战:

  • 政策理解的复杂性:随着审计政策的不断更新,审计人员需时刻关注政策变化,以确保审计工作的合规性。
  • 审计实施方案的科学性:如何科学制定审计实施方案,合理安排审计资源,是影响审计效率的重要因素。
  • 现场审计的高效性:审计人员需在现场审计中迅速识别问题与责任,确保审计工作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 审计报告的高质量:撰写高质量的审计报告不仅是审计工作的重要结果,也是推动整改和成果运用的关键。

提升风险管理审计效果的策略

为了有效提升风险管理审计的效果,审计人员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一、加强政策学习与培训

审计人员应定期参加政策法规的学习与培训,深入理解政策的精神与核心要求,确保在审计过程中能够灵活运用相关政策。

二、优化审计实施方案

在审计前期准备中,审计人员应科学制定审计实施方案,合理配置审计资源,确保审计工作的高效进行。

三、提升现场审计能力

审计人员需在现场审计中保持敏锐的洞察力,通过有效的沟通与交流,快速识别问题并进行责任认定。

四、促进审计整改与成果转化

审计人员应积极推动审计整改,建立长效机制,将审计发现的问题转化为企业管理制度与流程的优化,形成良好的审计文化。

结论

风险管理审计作为提升企业管理与经营效率的重要手段,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深刻理解政策法规、掌握审计技术与方法,审计人员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和企业的经济管理与监督体系。在未来的发展中,审计人员需不断提升自身能力,积极应对挑战,确保风险管理审计的有效实施,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分享、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本课程名称:/

填写信息,即有专人与您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