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风险应对:构建企业风险管理体系的必要性与实践
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中,企业面临的风险与挑战日益加剧。2023年5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国家面临的安全问题复杂程度和艰巨程度显著增加,企业同样不例外。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应对重大风险,构建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成为每个企业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课程背景】2023年5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时指出,当前我们所面临的国家安全问题的复杂程度、艰巨程度明显加大;要坚持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可以看到,当前我们国家正处在严峻的国际政治环境和快速变化的经济环境下,领导人已经发出了动员令,我们要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那么,这对于企业来说意味着什么呢?在我看来,这种宏观大环境面临的巨大挑战必然会传导给每个企业、每个个体!当下,每个公司可能都会或正在经历巨大的风险和挑战!有的企业因盲目的战略转型倒在了巨变的商业环境中,有的企业则因管理能力薄弱而死于内部失控;有的企业因没有做好股权设计而出现股东内讧,有的企业则因投资失败导致元气大伤。因此,如何构建一套相适应的风险管理体系以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是每个企业都要反复思考的问题!本课程的目标就是帮助企业构建适合自身的风险管控体系,无论是理论层面还是实战层面,都能为企业开展风险管理提供有效的抓手。同时,在真实的商业环境中,分析一些成功的企业如何通过有效的风险管控机制去应对风险事件,以实现稳健、可持续的发展!【课程收益】了解风险管理的的规律与本质了解风险管理的难点和卡点掌握应对企业重大风险的方法掌握搭建公司风险管理架构和组织的方法,具备风险管控体系落地的能力掌握如何根据企业发展所处的不同阶段对风险管理体系进行迭代更新【课程特色】抖干货,重实战;讲理论,不枯燥;有高度、启人心。【课程对象】董事长、总经理、其他核心高管、风险管理部门负责人及部门专业人员、内审及内控部门负责人及部门专业人员【课程时间】1天(6小时/天)【课程大纲】一、风险管理的底层逻辑1、为什么要进行风险管理?2、风险的源头在哪里?3、风险管理的终局思维4、风险管理的误区是什么?5、内部控制、合规管理、风险控制的关系政策制度解析1、《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解读2、《中央企业合规管理办法》解读3、《关于加强中央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与监督工作的实施意见》解读4、2019年-2023年中央企业内控工作政策要求核心变化5、2024年内控体系工作重点和新要求三、风险体系建设的关键要素1、内部控制目标2、内部控制原则3、内部控制五要素4、风险评估的维度(1)行业特点(2)发展阶段(3)组织架构(4)业绩考核(5)信息系统(6)控制环境5、风险管理模式四、全面风险管理方法论1、风险管理的价值协同2、风险管理的总体视角3、风险管理的治理视角
风险管理的底层逻辑
企业进行风险管理的根本原因在于识别和控制可能导致损失的因素。风险管理不仅仅是应对突发事件的工具,更是企业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系统化的风险管理,企业能够在不确定性中把握机会,实现稳健的可持续发展。
- 风险的源头:企业风险的源头多种多样,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在制定风险管理措施时,必须明确这些风险的来源,以便进行有效的评估与控制。
- 终局思维:企业在进行风险管理时,需要具备长远的视野,考虑到各种可能的风险后果,制定出应对策略。
- 常见误区:许多企业在风险管理中容易陷入过度依赖模型、忽视员工培训等误区,导致风险管理效果不佳。
政策与制度解析
在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过程中,政策与制度的支持至关重要。以下是相关政策的解读:
- 《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为企业提供了全面风险管理的框架和指引,强调了风险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测的重要性。
- 《中央企业合规管理办法》:确保企业在法律法规框架内运作,降低合规风险。
- 《关于加强中央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与监督工作的实施意见》:强调内部控制的重要性,通过制度建设提升企业的内控水平。
- 2019年-2023年中央企业内控工作政策要求核心变化:关注内控体系的迭代,确保企业管理的持续改进。
- 2024年内控体系工作重点和新要求:将更加注重风险防范与控制机制的有效性,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风险体系建设的关键要素
构建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需要关注以下几个关键要素:
- 内部控制目标:明确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确保所有业务活动的合规性和有效性。
- 内部控制原则:建立内部控制原则,包括风险导向、全面性和可持续性等,指导企业的风险管理实践。
- 内部控制五要素: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活动,这五要素相辅相成,构成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
- 风险评估的维度:从行业特点、发展阶段、组织架构、业绩考核、信息系统和控制环境等多个维度进行风险评估,确保全面识别潜在风险。
- 风险管理模式:根据企业的不同特点和需求,选择适合的风险管理模式,如集中管理、分散管理或混合管理模式。
全面风险管理的方法论
在面对复杂的风险环境时,企业需要掌握全面风险管理的方法论,以实现价值的协同和风险的有效治理。
- 风险管理的价值协同:通过跨部门协作,整合各类资源,实现企业整体价值的提升。
- 风险管理的总体视角:从整体上把握风险管理,关注企业在不同层面、不同阶段的风险表现。
- 风险管理的治理视角:强调治理结构在风险管理中的重要性,确保风险管理的有效实施。
企业如何应对重大风险
在实际运营中,企业可能会遭遇多种类型的重大风险。以下是一些成功企业的应对策略,供其他企业参考:
- 案例分析:某知名制造企业在遭遇市场波动时,及时调整生产计划,降低库存,确保资金流动性,避免了因库存积压导致的财务危机。
- 内部控制机制:一家大型金融机构通过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有效防范了操作风险,确保了客户资金的安全。
- 投资风险管理:某科技公司在进行股权投资前,进行了全面的尽职调查,减少了因投资失败导致的损失。
风险管理的实践步骤
构建风险管理体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持续优化的过程。企业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按以下步骤推进:
- 风险识别:定期对企业内外部环境进行扫描,识别潜在风险点。
- 风险评估: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定量和定性评估,确定风险的严重程度和发生可能性。
- 风险应对: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包括风险规避、转移、降低或接受等方式。
- 风险监控:建立持续监控机制,及时跟踪风险变化,确保应对措施的有效性。
- 风险沟通:加强内部沟通与外部交流,确保各方对风险管理的理解和支持。
结论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中,企业面临的风险与挑战层出不穷。构建一套适合自身特点的风险管理体系,不仅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更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升竞争力的重要保障。通过不断完善风险管理体系,企业能够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实现稳健发展。
风险管理并不是一项孤立的工作,而是企业整体战略的一部分。企业必须将风险管理融入到日常运营中,以便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保持灵活性与韧性,确保在风高浪急的环境中,能够稳健前行。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分享、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