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能力的提升与实践
在当前全球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的背景下,内部审计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手段,其重要性愈发突出。尤其是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内部审计不仅是强化领导干部权力监督的必要工具,更是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为了适应这一变化,审计人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以应对日益严格的审计要求和复杂的政策环境。本文将围绕内部审计能力展开,结合最新的审计政策法规,探讨审计人员应具备的能力素质、实务操作以及审计整改的重要性等方面内容。
【课程背景】随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深入推进和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不断提升,经济责任审计作为强化领导干部权力监督、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其重要性和必要性日益凸显。近年来,中央及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审计的法规政策,对审计的覆盖范围、审计内容、实施程序、结果运用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为新时代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然而,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和日益严格的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如如何准确把握最新政策精神、科学制定审计实施方案、高效开展现场审计、精准识别问题与责任、撰写高质量审计报告、有效推动审计整改与成果运用等。本课程的目的旨在帮助广大审计人员深入理解政策法规,提升审计实务操作技能,增强审计工作的规范性、科学性和有效性,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和企业经济管理和监督体系。【课程收益】理解最新的审计政策法规,深刻理解其精神实质与核心要求掌握审计实施方案制定方法掌握审计的专业技术与方法理解审计中的问题发现与责任认定原则掌握建立审计整改长效机制的方法【课程特色】抖干货,重实战;讲理论,不枯燥;有高度、启人心。【课程对象】内审及内控部门负责人及部门全体人员、纪检监察部门负责人及部门全体人员【课程时间】2天(6小时/天)【课程大纲】一、最新审计政策解读1.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解读2、2022年-2024年全国审计工作会议精神的解读3、《“十四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的解读4、《中央企业重大经营风险事件报告工作规则》5、《中央企业合规管理办法》6、《关于加强中央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与监督工作的实施意见》7、《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二、内部审计人员应具备的能力素质1、关于内部审计:如何理解不同的声音?2“五力模型”:高效能审计人员必备的五种能力案例精讲3、“多元思维”:高效能审计人员的思维模式案例精讲4、“价值判断”:高效能审计人员的价值判断标准案例精讲三、内部审计实务案例精讲1、从了解被审计对象开始(1)行业特点:个性化的行业风险特征是什么?附案例讲解,定期更新(2)发展阶段:不同的发展阶段蕴藏的风险有什么区别?附案例讲解,定期更新(3)组织架构:组织缺陷的风险意味着什么?附案例讲解,定期更新(4)业绩考核:拽着自己的头发能够离开地面?附案例讲解,定期更新(5)信息系统:系统彼此割裂还是相互穿透?附案例讲解,定期更新(6)控制环境:如何顺应变化设计控制环境?附案例讲解,定期更新2、采购管理审计:我的地盘我做主?——合规当先案例精讲3、销售管理审计:花式营销乱人眼?——读懂政策案例精讲4、存货管理审计:品类繁多无头绪?——辨明去向案例精讲5、财务管理审计:涂脂抹粉显太平?——全面体检案例精讲6、经济责任审计:头戴紧箍莫乱来!——红线底线案例精讲7、数智化审计(1)数智化审计的逻辑(2)人工智能技术(3)数据准备(4)智能审计方法及建模案例(5)数智化审计体系的搭建入门(这些实务模块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授课时间的比重调整)四、审计整改1、审计整改对企业合规经营、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及持续改进的意义2、审计发现问题的类型与特征(1)三重一大类问题(2)内部控制缺陷(3)财务报告错误与舞弊风险(4)运营效率与效果问题(5)风险管理漏洞3、审计问题整改策略与方法(1)“三重一大”类问题整改(2)内部控制缺陷整改(3)预算管理类问题整改(4)物资采购及招投标类问题整改(5)财务类问题整改(6)运营类问题整改(7)法规遵从性问题整改4、持续改进与文化培育(1)建立常态化的审计问题跟踪与预防机制(2)促进审计整改成果转化为企业管理制度与流程优化(3)倡导开放、透明的审计文化,鼓励全员参与审计监督与改进工作
一、最新审计政策解读
随着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审计政策的不断更新和完善为内部审计的实施提供了坚实的制度基础。以下是一些关键政策的解读:
-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强调了审计工作在经济责任监督中的重要性,要求审计人员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 2022年-2024年全国审计工作会议精神:明确了未来三年内审计工作的重点方向和任务,要求各级审计机构要增强审计的专业性和科学性。
- 《“十四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提出了在数字化、智能化背景下,审计工作要积极转型,注重技术应用。
- 中央企业合规管理办法:为中央企业的审计提供了合规性检查的标准,强调了审计与合规的有机结合。
- 经济责任审计规定:明确了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人员的经济责任审计要求,强化了对领导干部的监督。
通过对这些政策的深入理解,审计人员能够更好地把握审计的核心要求和精神实质,从而在实际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
二、内部审计人员应具备的能力素质
在内部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的能力素质直接影响审计的效果和效率。以下是一些关键能力的详细解析:
- 理解不同的声音:审计人员需具备敏锐的洞察力,能够理解和分析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从而形成全面的审计视角。
- 五力模型:高效能审计人员应具备的五种能力包括:专业知识、分析能力、沟通能力、判断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些能力的结合将帮助审计人员更好地开展工作。
- 多元思维:审计人员需要具备多元化的思维方式,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 价值判断:审计人员要建立明确的价值判断标准,以确保审计结果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通过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素质,审计人员能够在复杂的审计环境中游刃有余,确保审计工作的高效开展。
三、内部审计实务案例精讲
在内部审计的实际操作中,审计人员需要从多个维度对被审计对象进行全面分析。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审计领域和相应的案例分析:
- 行业特点:不同的行业存在独特的风险特征,审计人员需要定期更新对行业的了解,以便准确识别和评估风险。
- 发展阶段: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面临的风险各不相同,审计人员应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审计方案。
- 组织架构:组织缺陷可能导致审计风险的增加,审计人员需对组织架构进行详细审查,识别潜在的问题。
- 业绩考核:审计人员应关注业绩考核机制是否合理,避免因不合理的考核导致的行为偏差。
- 信息系统:审计人员需评估信息系统的完整性和一致性,确保系统之间的有效沟通与数据共享。
- 控制环境:审计人员需设计适应变化的控制环境,以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
通过对这些实务案例的分析,审计人员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审计工作的复杂性和挑战性,提高审计的实务操作能力。
四、审计整改的重要性
审计整改是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合规经营、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效果。审计整改的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合规经营:通过审计整改,企业能够及时发现并纠正合规性问题,确保经营活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
- 风险管理:审计整改能够有效降低企业面临的各类风险,提升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
- 持续改进:审计整改不仅是对问题的解决,更是对企业管理制度和流程的优化与提升。
审计人员在整改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 问题类型与特征:审计人员需识别不同类型的问题,包括内部控制缺陷、财务报告错误等,以制定针对性的整改策略。
- 整改策略与方法:审计人员应根据问题类型制定相应的整改方法,比如对于内部控制缺陷的整改,可以通过流程优化和制度完善来实现。
- 持续改进与文化培育:建立常态化的审计问题跟踪机制,促进审计整改成果转化为企业的管理制度与流程优化,并倡导开放透明的审计文化。
通过对审计整改的重视与实施,企业能够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结
内部审计能力的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审计人员在政策法规的指导下,不断完善自身的专业素养和实务操作能力。同时,审计整改的有效实施将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重要保障。在未来的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应始终保持学习的热情和敏锐的洞察力,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环境,推动内部审计工作向更高水平迈进。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分享、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