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性与发展
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经济责任审计作为一种重要的监督手段,正日益受到重视。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推进,经济责任审计不仅是对领导干部权力的有效监督,更是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法规政策,以确保经济责任审计的规范性和有效性,这些政策为经济责任审计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课程背景】随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深入推进和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不断提升,经济责任审计作为强化领导干部权力监督、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其重要性和必要性日益凸显。近年来,中央及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经济责任审计的法规政策,如《“十四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和《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对经济责任审计的覆盖范围、审计内容、实施程序、结果运用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为新时代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然而,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和日益严格的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如如何准确把握最新政策精神、科学制定审计实施方案、高效开展现场审计、精准识别问题与责任、撰写高质量审计报告、有效推动审计整改与成果运用等。本课程的目的旨在帮助广大审计人员深入理解政策法规,提升审计实务操作技能,增强审计工作的规范性、科学性和有效性,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经济管理和监督体系。【课程收益】理解最新的经济责任审计政策法规,深刻理解其精神实质与核心要求掌握经济责任审计实施方案制定方法掌握经济责任审计的专业技术与方法理解经济责任审计中的问题发现与责任认定原则掌握建立审计整改长效机制的方法【课程特色】抖干货,重实战;讲理论,不枯燥;有高度、启人心。【课程对象】内审及内控部门负责人及部门全体人员、纪检监察部门负责人及部门全体人员【课程时间】1天(6小时/天)【课程大纲】一、案例导入:从某国有企业被审计追责说起二、经济责任审计最新政策解读1.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解读2、2022年-2024年全国审计工作会议精神的解读3、《“十四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的解读4、《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的解读5、案例分析:某水务公司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是如何剖析问题的?(1)战略发展:战略发展缺乏落地实施措施(2)业务模式:BU 模式不利于精细化管理(3)产品研发:研发能力薄弱科研投入不高(4)经营管理:回款风险偏高管理基础薄弱(5)对标研究:宁波水表、三川智慧、大禹节水、新天科技三、经济责任审计实施方案设计与执行1、经济责任审计实施方案的制订规则2、被审计单位背景调查和审前研究(1)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收集与分析(2)行业政策法规与业务特点研究(3)领导干部履历、职责与业绩考察(4)历史审计结果与整改情况梳理(5)风险评估与审计风险应对策略3、重视资料清单四、经济责任审计案例讲解1、经济责任审计的流程与方法(1)审计准备阶段工作流程与注意事项(2)审计实施阶段的关键环节与技巧(3)经济责任审计常用方法与工具介绍附若干案例精讲2、经济责任审计的有效沟通(1)审计组内部沟通机制与协作(2)与被审计单位及相关人员的沟通策略附若干案例精讲3、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认定(1)审计问题发现与责任分类(2)直接责任与领导责任的界定标准与依据(3)“三重一大”事项中两类责任的辨析(4)审计问题责任归属的论证与确认五、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和审计结果报告撰写要点1、审计报告的重点2、撰写审计报告的“四要四不要”六、经济责任审计的成果运用及整改的长效机制1、审计整改的三大维度2、审计整改的长效机制3、审计问题清单和整改进度表
经济责任审计的政策背景
伴随着《“十四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和《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等法规的实施,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内容和实施程序都得到了明确规定。这些政策的出台,体现了国家对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视,也为审计人员在具体工作中提供了指导。
- 政策法规的明确性,使得审计工作有章可循。
- 制度保障的增强,有助于提升审计工作的权威性和可信度。
- 针对不同领域和行业的审计规定,确保审计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经济责任审计的实施方法与技巧
经济责任审计的有效实施,不仅依赖于政策法规的指导,更需要审计人员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和方法。在实际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应准确把握政策精神,科学制定实施方案,确保审计工作的高效开展。
实施方案的设计与执行
经济责任审计的实施方案设计是审计工作的重要环节,其直接影响到审计的质量和效果。在设计实施方案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 被审计单位背景调查:收集和分析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包括行业政策法规、业务特点等。
- 领导干部履历考察:对领导干部的职责与业绩进行全面评估,明确其在经济责任中的位置。
- 历史审计结果梳理:分析以往审计工作中的问题及整改情况,为本次审计提供借鉴。
- 风险评估: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风险进行评估,制定相应的审计风险应对策略。
审计实施阶段的关键环节
在审计实施阶段,审计人员需要关注以下几个关键环节,以确保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 审计准备阶段: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资料的收集与整理,确保审计实施的顺利进行。
- 审计实施阶段:掌握审计实施过程中的关键技巧,灵活应对现场问题。
- 有效沟通:建立审计组内部的沟通机制,与被审计单位及相关人员保持良好的沟通,以确保信息的畅通。
经济责任审计中的问题发现与责任认定
经济责任审计的核心在于问题的发现与责任的认定。审计人员需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以准确识别审计中的问题,并对责任进行合理的分类和界定。
审计问题的发现
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审计人员需要通过多种方法发现问题。例如,审计人员可以通过对财务数据的分析、对业务流程的审查、与相关人员的访谈等方式,识别出潜在的风险和问题。
责任认定的原则
在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责任认定时,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具体而言,审计人员应:
- 明确直接责任与领导责任的界定标准,根据问题的性质和影响程度进行责任划分。
- 对“三重一大”事项进行细致分析,确保责任的清晰和合理。
- 在责任归属的论证与确认过程中,需提供充分的证据和依据,以确保责任认定的公正性。
撰写高质量的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是经济责任审计成果的重要体现,撰写高质量的审计报告对于推动审计整改、实现审计成果的有效运用至关重要。
审计报告的重点
在撰写审计报告时,审计人员应关注以下几个重点:
- 报告需明确审计的目的、范围和方法,确保报告的完整性。
- 突出审计发现的问题及其影响,确保报告的针对性。
- 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建议,以便于被审计单位的后续整改工作。
撰写审计报告的“四要四不要”
在撰写审计报告时,审计人员应遵循“四要四不要”原则,以提高报告的质量和可读性:
- “四要”:要客观、要全面、要准确、要简明。
- “四不要”:不要夸大、不要遗漏、不要模糊、不要随意。
经济责任审计的成果运用与整改机制
经济责任审计不仅要发现问题,更要推动整改,实现审计成果的有效运用。为此,建立审计整改的长效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审计整改的三大维度
审计整改可从以下三个维度入手:
- 制度建设:通过完善制度,增强审计整改的制度保障。
- 责任落实:明确责任,确保各级人员对审计整改工作的重视和落实。
- 监督机制:建立健全监督机制,确保整改工作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审计整改的长效机制
为确保审计整改的长效机制,审计人员需建立审计问题清单和整改进度表,定期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和评估,以确保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结语
经济责任审计在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和加强权力监督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深入理解政策法规、掌握审计实施的专业技术与方法,审计人员能够提升审计工作的规范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只有不断加强经济责任审计的理论与实践,才能为国家经济管理和监督体系提供更为有力的支持。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分享、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