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做三建:提升企业管理者素质与绩效的有效路径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管理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艺术。如何有效地培养出优秀的管理者,成为许多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了“三做三建”的管理方法论,它不仅承袭了彼得·德鲁克的管理思想,还结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形成了一套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实践体系。
【课程背景】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实践的手法。企业如何才能培养出有效的管理者哪?实践第一,理论第二,关键是要让管理者形成一种习惯,思维的习惯,行动的习惯,做人的习惯于做事的习惯,本顾问根据自身33年的自身成长、带队与咨询的经验,逐渐探索与总结出了的一套培养管理者思维的方法论,这就是“三做三建”的管理方法论。方法论的核心思想与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先生的管理思想一脉相承,旨在通过系统学习,助力管理者的实践,提高有效性,进而提高企业管理者的素质和绩效。【课程收益】通过各章节实际的案例分析,让学员能提高对管理的认识,并能结合学员企业实际,诊断和分析公司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与缺陷,明确改进方向;提升学员企业管理者对公司经营提升与管理改善的管控能力,并建立有效的人力资源的激励机制和文化基础;通过互动的案例分析,帮助学员提升自身经营与管理企业的实战能力,在实践中持续提升自身的素养。【课程时间】3天(6小时/天)【课程对象】企业创业者、高管团队、各职能部门经理等。【课程方式】全程案例讲授与启发。问题导入、咨询式培训解答等。【课程模型】 【课程大纲】第一讲:打造管理层有葵花宝典吗?一、伟大的思想家---德鲁克、毛泽东,曾国藩1、实践重于理论,绩效是唯一权威2、组织管理的秘密:使命+激励3、有效的管理者:在实践中的提升二、中国优秀企业的实践1、高科技企业华为“三做三建”2、中科技企业美的“三做三建”3、服务企业海底捞的“三做三建”4、互联网企业小米的“三做三建”三、“三做三建”的理论思考与形成1、“三做三建”提出:从德鲁克到毛泽东2、“三做三建”实践:从东方到西方3、“三做三建”创新:从高科技到服务行业案例:华为、美的、汇川、阿里管理层打造的实践总结 第二讲:为何做规划需高屋建瓴哪?一、做规划的内涵1、规划:战略的指引作用2、年度规划:经营的指南针3、规划技能:眼高手低二、 目标管理的精粹1、目标的指定2、目标的实施3、成果的检验三、 规划与目标的落地1、责权到人,责任担当2、目标、策略、计划于预算的关系3、目标落地:月度经营会与周会的把控案例:小米集团的雕塑为何是一只生了翅膀的猪第三讲:为何做决策的水平差距大?一、“做决策”的丰富内涵1、做决策的价值:有效的决策2、决策前的调研与系统思考3、如何才能做“有效的决策”二、绩效管理中的决策1、何谓绩效:成果—行动—组织的潜质2、绩效指标:财务、市场、运营、团队3、绩效改进:市场突破与效率提升三、 日常管理中的有效决策1、会议设计与PDCA管理2、一线有神灵,机会在现场3、决策能力提升的路径:贴实战、学经典,勤交流,深思考案例:美的的决策层次为何这么清晰?第四讲:为何做教练需身先士卒哪?一、“做教练”的丰富内涵1、打过胜仗的经历与传递2、卓有成效的经营业绩3、带团队的胸怀与技能二、“做教练”与言传身教1、手把手:业绩提升的底层逻辑2、肩并肩:在战壕里一起作战是最佳赋能3、心贴心:关注下属的生活感受与情感三、“做教练”与严师高徒1、有效性的思维与习惯2、热爱事业与职业的激情3、带团队的方法论案例:汇川的干部是如何做教练的?第五讲:建团队的支点在用人所长?一、“建团队”的内涵1、团队与团伙的区别2、团队的形成与成长3、团队建设是一个长期工程二、“建团队”与用人所长1、建团队的方向:外部决定内部2、建团队的关键:用人所长3、建团队的价值:容人之短三、“建团队”与实战历练1、短期检验:团队绩效2、长期检验:绩效与团队成长的稳定性3、最高境界:团队的可复制性与扩张性案例:字节跳动的营销与研发团队是如何打造的?第六讲:建平台的抓手在高效协同?一、“建平台”的两大内涵1、三大成果区与价值、效率2、市场驱动与专业化协同3、经验萃取与团队复制4、汇川多项平台构建的实践与应用二、“建平台”与专业协同1、专业部门定位:我能贡献什么?2、建平台的关键:通才指引专才3、专业人士沟通:部门协同要点三、 “建平台”与经验萃取1、优秀经验萃取的价值2、优秀经验萃取的“点线面”3、优秀经验推广的“面线点”案例:中迅农科的战略深度分销体系的协同实践第七讲:建文化须经历一定磨难吗?一、“建文化”的内涵1、 汇川的核心价值观2、 文化是软东西,也是最硬的内核3、 汇川是靠文化走到现在的,还要靠它走向未来二、“建文化”与干部历练1、干部的使命与责任2、干部的选拔与配备3、干部的使用与管理三、“建文化”与激励机制1、全力创造客户价值2、正确评价价值3、合理分配价值案例: 华为数据储存产品团队经历了哪些磨难?第八讲 三建三做为何成为杀手锏?一、“三做三建“深刻内涵1、源于中国企业30多年的成长实践2、源于西方德鲁克与东方毛泽东思想3、源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与创新二、“三做三建”可以学会1、案例与实践都是鲜活的,接地气的2、理论与概念都是经典的,经历岁月检验的3、具体的方法论又是与时俱进的,持续创新的三、“三建三做”必须学会1、涵盖了经营有效增长的核心密码2、涵盖了组织激活与成长的核心秘密3、涵盖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点案例:咨询辅导过的百家企业的经验总结
一、三做三建的核心理念
“三做三建”所强调的是管理者在实际工作中形成的习惯。这些习惯包括思维的习惯、行动的习惯、做人的习惯和做事的习惯。通过这四种习惯的培养,管理者能够有效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进而带动整个团队的绩效提升。
- 做规划:规划是战略的指引,明确了企业的方向和目标。
- 做决策:有效的决策能够帮助企业在复杂的环境中找到前进的道路。
- 做教练:管理者应当成为团队的教练,通过言传身教提升团队的整体素质。
- 建团队:团队的建设与管理者的用人所长息息相关,合理配置人才是团队成功的关键。
- 建平台:高效的协同平台能够促进各部门之间的合作,提升整体效率。
- 建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通过文化的建设,增强团队凝聚力。
二、三做三建的实践案例分析
通过对一些优秀企业的案例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三做三建”的具体应用及其带来的成效。
1. 华为的“三做三建”实践
华为作为中国高科技企业的代表,其管理理念深受“三做三建”的影响。华为强调在战略规划中体现“做规划”的重要性,通过明确的目标管理,使得每一位员工都能清晰地了解自己的职责和目标。
2. 美的的决策管理
美的在决策过程中注重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确保每一项决策的有效性。这种基于数据的决策方式,使得美的能够快速适应市场变化,从而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
3. 海底捞的团队建设
海底捞以其卓越的服务而闻名,而其成功的背后是强大的团队建设能力。通过用人所长,海底捞打造了一支高效、团结的团队,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4. 小米的文化建设
小米通过构建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吸引并留住了大量优秀人才。其“用户至上”的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使得每一位员工都愿意为公司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三做三建的理论背景
三做三建的提出,不仅是对企业管理实践的反思,更是对理论的总结与创新。它吸收了西方管理学的精髓,特别是德鲁克的管理思想,同时也结合了东方的管理智慧,形成了一种兼具实用性与前瞻性的管理方法论。
1. 实践重于理论
德鲁克曾指出,管理的核心在于实践。只有通过实践,管理者才能真正理解管理的内涵与外延。在这一点上,“三做三建”强调实践的重要性,鼓励管理者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探索与总结。
2. 使命与激励的结合
有效的管理者能够将企业的使命与员工的激励结合起来,形成强大的内驱力。这种激励机制不仅可以提升员工的积极性,还能增强团队的凝聚力。
四、三做三建在企业中的应用
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如何将“三做三建”落到实处,成为了许多管理者关注的焦点。以下是一些关键的实施步骤:
1. 制定清晰的目标与规划
企业在制定目标时,应确保目标的清晰性与可操作性。通过年度规划,企业管理者可以为自己的团队设定明确的方向,并为每一个员工划定相应的责任与权限。
2. 建立有效的决策机制
企业应当建立一套科学的决策机制,确保每一项决策都经过充分的调研与分析。通过绩效管理,企业能够更好地掌握市场动态,从而做出更为有效的决策。
3. 培养管理者的教练能力
管理者不仅要具备领导能力,更需要具备教练能力。通过与团队成员的深入交流,管理者可以帮助团队成员发现自身的潜力,提升个人与团队的整体素质。
4. 强化团队建设与文化塑造
团队的建设与文化的塑造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基石。企业应鼓励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与协作,通过文化的建设增强团队的凝聚力与向心力。
五、总结与展望
在当前竞争日益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企业面临着各种挑战与机遇。“三做三建”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方法论,其核心在于通过实践和理论的结合,帮助企业管理者提升管理水平与团队绩效。
未来,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需要不断调整与优化管理策略,以适应新的挑战。在这一过程中,“三做三建”将继续发挥其重要作用,助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通过对“三做三建”的深入探讨与实践,管理者不仅能够提升个人能力,更能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希望每位参与者在培训后,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实现自我与企业的双重提升。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分享、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