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信任建立:审计报告的桥梁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审计报告不仅是审计工作的成果体现,更是审计人员与公司高层之间重要的沟通桥梁。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审计工作的成败。因此,如何在审计报告中建立有效的沟通与信任,成为内审人员必须掌握的核心技能之一。
【课程背景】审计报告是审计工作成果的直接反应,更是审计人员和公司高层领导对话的桥梁,因此,审计报告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审计工作的成败!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内审人员由于能力不足,亦或是对审计报告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审计报告质量不高,甚至出现重大失误,最终导致审计工作不受公司领导重视,甚至是对审计部门的生存构成威胁。当下,企业业务发展变化的速度越来越快,内部审计工作面临的审计场景也越来越复杂,因此那种“一招鲜吃遍天”的想法会适得其反。想要写出一份高质量审计报告,需要拥有系统性的思维方式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商业场景和各式各样的报告受众群体。同时,好的审计报告不是自卖自夸,而是能够为被审计对象所接受、其提出的问题和意见能引发他们深度思考并最终整改落实。本课程的目的旨在帮助学员掌握写好审计报告的“六要素”,并掌握在后续沟通中的技巧和策略,最终让审计报告帮助企业发挥出最大的价值!【课程收益】了解审计报告写不好的八大原因深刻理解审计报告的重要性掌握写好审计报告的“六要素”了解审计报告沟通的重要性掌握审计沟通的技巧和策略【课程对象】内部审计部门全员、内控合规部门全员、监察部门全员【课程时间】3小时(半天)【课程大纲】一、审计报告不受待见的八大原因1、不了解报告受众2、报告内容空洞3、报告重点不突出4、没有揭示重大风险5、主观色彩浓重6、报告用词晦涩难懂7、问题描述缺乏定量标准8、报告缺乏解决方案二、深刻理解审计报告的价值三、优秀审计报告的“六要素”1、要素一:思维体系(1)知己知彼:了解报告受众(2)锚定方向:确定报告目标(3)量体裁衣:确定报告类型(4)内外有别:证据资料来源(5)方法得当:报告工具方法2、要素二:框架结构3、要素三:逻辑解析4、要素四:观点提炼5、要素五:报告呈现6、要素六:审计建议四、案例精讲:“六要素”分析1、案例一:巧抓战机 破解僵局——审计报告画龙点睛2、案例二:精打细磨 石破惊天——审计报告指点迷津五、审计报告沟通1、从一个案例说起:一个审计沟通事故背后的教训2、沟通之前:必须要知道的三件事(1)不犯颠覆性错误:审计部门在企业的地位如何?(2)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问题?结论?建议?(3)未证实的结论不能说:审计部门的生命线3、沟通的本质:赢得信任(1)信任度公式(2)业务能力、思维能力、心理能力4、沟通的底线:真话不全说、假话绝不说5、了解你的报告沟通对象(1)“上山虎”:重在建设性意见(2)“下山虎”:重在以诚相待(3)“笑面虎”:重在证据闭环(4)“纸老虎”:重在打好组合拳6、审计报告沟通策略(1)统筹规划,通盘考虑(2)营造环境,拉近距离(3)文明沟通,表达得当(4)分歧严重,桌下沟通
审计报告的重要性
审计报告的质量不仅影响审计部门的声誉,还关系到企业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高质量的审计报告能够:
- 提升信任度:高质量报告能够有效反映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增强公司高层对审计部门的信任。
- 促进决策:通过揭示潜在风险和问题,帮助企业领导做出更为明智的决策。
- 推动整改落实: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促使被审计单位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
然而,许多内审人员在撰写审计报告时,由于对其重要性的认识不足或能力有限,导致报告质量不高,甚至出现重大失误。这直接影响了审计工作在企业中的地位,甚至威胁到审计部门的生存。为了有效应对当下复杂多变的审计场景,内审人员需要掌握系统性的思维方式,以确保能够撰写出高质量的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不受待见的原因
在撰写审计报告时,有八大原因可能导致报告不被重视:
- 不了解报告受众:未能准确把握报告的目标读者,导致内容无法引起共鸣。
- 报告内容空洞:缺乏实际案例和数据支持,内容不具说服力。
- 报告重点不突出:未能清晰表达出主要问题和风险点。
- 没有揭示重大风险:未能准确识别和揭示潜在的重大风险。
- 主观色彩浓重:报告中充斥个人偏见,缺乏客观性。
- 报告用词晦涩难懂:使用专业术语过多,普通读者难以理解。
- 问题描述缺乏定量标准:未能通过数据的支持来增强问题的说服力。
- 报告缺乏解决方案:仅指出问题而不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优秀审计报告的“六要素”
为了撰写一份高质量的审计报告,内审人员需要掌握以下“六要素”:
要素一:思维体系
在撰写报告之前,审计人员需要建立起清晰的思维框架:
- 知己知彼:了解报告受众的需求和期望。
- 锚定方向:明确报告的目标,确保内容不偏离主题。
- 量体裁衣:根据受众和目的选择合适的报告类型。
- 内外有别:根据证据资料的来源进行合理的分类。
- 方法得当:选择合适的报告工具和方法进行撰写。
要素二:框架结构
优秀的审计报告应当具备清晰的框架结构,帮助读者快速把握重点信息,通常包括引言、审计目的、审计方法、审计结果和建议等部分。
要素三:逻辑解析
逻辑性是审计报告的核心,审计人员需要确保每个结论都有相应的证据支持,并且逻辑链条清晰,让读者能够轻松理解。
要素四:观点提炼
在报告中提炼出关键观点,确保这些观点能够引导读者深入思考和行动。
要素五:报告呈现
报告的呈现方式也是影响其质量的重要因素,合理的排版、图表和数据展示可以提升报告的可读性。
要素六:审计建议
审计报告中应包含切实可行的建议,帮助被审计单位进行整改和提升。
审计报告沟通的重要性
撰写完审计报告后,沟通同样至关重要。有效的沟通能够帮助审计人员将报告的价值传递给受众,从而建立信任。沟通的本质在于赢得信任,审计人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信任度公式:业务能力、思维能力和心理能力共同决定了审计人员的信任度。
- 沟通的底线:真话不全说,假话绝不说,保持诚实和透明是建立信任的关键。
- 了解报告沟通对象:根据不同的受众类型(如“上山虎”、“下山虎”等)调整沟通策略。
审计沟通的策略
在与公司高层或被审计单位沟通时,审计人员可以采用以下策略:
- 统筹规划:在沟通之前进行充分的准备,明确沟通的目的和重点。
- 营造环境:创造一个开放、友好的沟通氛围,使对方愿意倾听。
- 文明沟通:注重用词和表达方式,确保沟通的文明性和专业性。
- 桌下沟通:在分歧严重时,可以通过私下沟通解决问题。
案例精讲
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如何应用上述“六要素”以及沟通策略。例如:
- 在某次审计中,审计人员通过分析数据和访谈,发现了企业内部控制的重大缺陷,并在报告中提出了详细的整改建议。最终,该企业采纳了建议,提升了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 在另一案例中,审计人员由于未能理解受众的需求,报告中使用了过多的专业术语,导致沟通效果不佳。审计人员通过后续的努力,调整了沟通策略,最终赢得了高层的信任。
总结
在内部审计工作中,撰写高质量的审计报告和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是提升审计部门价值的关键。通过深入理解审计报告的重要性、掌握优秀报告的“六要素”以及有效的沟通策略,内审人员不仅能够提高报告的质量,更能够在企业中建立起信任,从而推动企业的持续发展。
在面对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和复杂的审计场景时,内审人员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适应新的挑战,以确保审计工作为企业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分享、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