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电力系统培训:掌握数字化转型与商业模式重构策略

2025-04-03 18:55:26
4 阅读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培训

新型电力系统构建的行业需求与企业价值

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双碳”政策的推动下,整个能源行业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企业面临着如何在新型电力系统中有效利用新能源新技术的挑战。而这一变革的核心在于,企业必须如何应对由此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提升整体效率,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重效益。

【课题背景】 伴随“双碳”政策的推进,整个能源行业面临着提效节能的改造使命。“新能源+新技术”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带来了方案。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仍存在着以下几大问题: n 对整体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能源系统建设缺少整体系统性了解 n 对“新能源+新技术”带来的新变革,缺少应用性的指导 【解决方案】 方案解读: n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首先是一个基于能源和技术革命下的新战略、新定位 n 从商业模式来说,“源网荷储用”实现了一体化、协同化、敏捷化的改变,将传统“计划电”变成了商品化的”市场电”。整个这一变化重构了交易结构,借助分布式新能源实现了新商业变革 n “大电网+大基地”+“微电网+分布式新能源”,迎来业务新战略 n 借助数字化转型,提升整体环节效率 【参与人员】 本课程适宜于:全体员工 【学员任务】 1. 任务一:了解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背景、内容和建设目标 2. 任务二:了解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战略走向、新商业和新业务战略和策略 3. 任务三:能够理解数字化转型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中的价值和作用 任务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背景、内容和目标 【任务解析】“双碳”政策和数字技术发展,渠道整个电力系统开始重新做好战略定位。以新能源为主体的绿色高效能源体系的建设正成为未来电力系统的形式。 一.“双碳”政策与科技发展,驱动传统电力系统作出战略性调整 1.解读能源“十四五”规划相关内容,明确电力系统的发展改革方向 2.能源高质量发展,加速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3.数字化+新能源,将彻底改变整个电力产业形态 (1)围绕“用户之变”,重构电力产业——战略定位 (2)基于新的产业之变,实现新组织协同——商业模式 (3)跨界合作,链接资源,开发产品和服务——业务战略 (4)借助数字化技术,提升效率、品质——业务场景效率提升 【政策&案例】 1. 能源局相关“十四五”规划内容的解读 二.新型电力系统——源网荷储一体化协同发展 1.战略定位:围绕用户绿色、稳定、低成本用电的需求,打造一个以新能源为基础的新型电力系统 2.商业模式:“源网荷储”高度协同,通过构建新型的电力交易系统,实现电能商品化 3.业务战略:大电网+大基地与微电网+新能源,协同发展,但最终实现微电网+新能源的稳定高效性 4.业务场景:借助数字化技术提升整体业务场景效率 5.新型电力系统的特征:从电源结构、负荷特征、电网形态、技术基础和运营特性区分 【解析】 1.新型电力系统与传统大电网大基地的对比分析 三.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目标 1.解读:发改委、能源局在2022年2月10日的《关于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见》 2.“十四五”目标:严控煤电 3.“十五五”目标:实现新增电力需求全部有非化石能源满足 任务二:解读新型电力系统 【任务解析】解析新型电力系统在战略、商业模式、业务战略及业务场景中的应用,深刻理解新型电力系统的核心内容 一.战略定位:构建以新能源为主源的新型电力系统 1.新能源+新技术,促使电力系统进行新的改造 2.基于用户绿色用电、稳定用电、安全用电、便宜用电的需求,倒逼改革 3.经济发展,促使电力的持续性增长,逼迫电力系统改革 【解析】 1. “双碳”政策与“数字化改革” 二、商业模式:构建“源网荷储”一体协同的新产业设计 1.分布式商业:强化“县域电力”体系建设,基于县级,实现消费侧的电力生产 2.平台化商业(电价改革):构建区域级到国家级等电力商品化交易市场 3.生态型商业:国家电网搭建整个新型电力系统,部署新基建 【解析】 1.“源网荷储用”一体化电力产业设计思路 三、业务战略:大电网+大基地与微电网+分布式新能源 1.大电网+大基地,实现数字化转型提效 (1)能源物联网,实现大电网的数字化转型提效 (2)大基地:数字电厂、智慧电厂助力传统火电实现高效生产、安全生产 2.微电网+分布式新能源,从交易结构直接改变整个市场规则 (1)区域布网:县域范围布网,借助大数据进行科学布网 (2)电化学储能:借助数字化技术完善电化学储能的效能提升 (3)消费侧产电:消费侧发电设施及接入区域电力交易市场 四、业务场景:借助数字化技术,对业务场景进行提效 1.大电网+大基地:借助数字化转型实现绿色高质高效发展 (1)智慧矿场:实现采矿的智慧化 (2)智慧电厂:实现火力发电的安全、高效、高质、低能耗 (3)电力物联网(大电网):借助数字化技术,实现高效低能耗变电输电 (4)智慧供电:智能电表、AI机器人、小程序app等提升效率和用户体验 【案例】 1.3D建模可视化,助力智慧电厂建设 2. 智能传感,解决电力设备安全稳定运营 3. 大数据布网,降低线损 2.微电网+分布式能源:借助数字化转型实现绿色高质高效发展 (1)数字新能源:大数据分析解决新能源发电的设备的安全稳定 (2)智慧供电:构建区域级/国家级电力交易市场,实现电力交易 (3)柔性负荷:借助大数据和AI,实现自动化智能化调节 (4)数字储电:储能可视化,了解电池储备情况 【案例】 1. 借助智能电表,自动调节负荷 2. 区块链技术,实现微电网分布式布局 任务三:新型电力系统落地 【任务解析】解析新型电力系统的能力建设要素,实现新型电力系统的落地指导。 一.强化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全国性布局 1.政策引领 2.构建区域级/国家级电力交易市场 3.搭建区域分布式新能源微电网 二、双轨并行,优化+新建,同时迸发 1.地方电力系统,加速数字化转型 2.区域新能源微电网加速建设 3.处理好新旧能源灵活性调节问题 三、深化数字化改革,借助创新性思维,大胆破局,提升业务场景效率 1.生态型架构整体电力系统 2.赋能型思维,赋能县级电网建设 3.互联网平台,实现电力交易商业化 4.借助大数据+AI,赋能电网改造 5.不断尝试、快速迭代 四、深化组织改革,实现跨部门、跨领域协同合作 1.明确新旧能源的协同性发展 2.搭建型团队,实现微电网+新能源的发展 3.培养新型人才,为新业务赋能

行业痛点:传统电力系统的局限

传统电力系统以化石能源为主,难以适应日益变化的市场需求和环境要求。在“双碳”政策的引导下,企业亟需转变其能源结构,向以新能源为主导的绿色高效能源体系转型。然而,企业在这一过程中面临以下几大痛点:

  • 缺乏系统性理解:企业对新型电力系统的整体构建缺乏深入的理解,难以制定有效的战略。
  • 应用指导不足:对于“新能源+新技术”所带来的变革,企业在实际操作中缺乏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 数字化转型滞后:许多企业尚未完成数字化转型,导致整体业务效率低下,无法适应市场快速变化的需求。

新型电力系统的价值与企业转型解决方案

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不仅是对能源结构的调整,更是对企业商业模式和业务战略的全面重塑。通过对新型电力系统的深入分析,企业可以识别出以下几方面的解决方案:

1. 整体战略与定位的重构

新型电力系统要求企业围绕用户的需求进行战略定位,关注用户在绿色、稳定、低成本用电等方面的期望。这一转变促使企业必须重新思考其在市场中的角色和定位,以适应新的能源环境。

2. 商业模式的创新

“源网荷储”一体化的商业模式为企业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经营思路。通过构建新型电力交易系统,企业不仅能够实现电能的商品化,还能够通过分布式新能源实现商业模式的转变,促进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3. 数字化转型的提升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将极大提升企业的整体效率。通过构建基于大数据和AI的智能电网,企业能够实时监测和优化电力供应链,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服务质量。

新型电力系统的核心内容解析

在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中,企业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核心内容:

1. 新型电力系统的战略定位

新型电力系统以新能源为主源,结合用户需求,推动电力行业的改革。企业需深刻理解这一战略定位,确保在实施过程中能够有效满足市场需求。

2. 业务战略的协同发展

“大电网+大基地”与“微电网+分布式新能源”的双轨发展战略,为企业提供了多元化的发展路径。通过对两者的有效整合,企业能够在新型电力市场中占据竞争优势。

3. 业务场景的数字化效率提升

数字化不仅是技术层面的提升,更是业务场景效率的全面优化。通过智能化的管理系统,企业能够实现从生产到消费的全链条优化,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总结:新型电力系统的实用性与核心价值

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不仅是行业内的技术革命,更是企业战略思维的全面革新。企业在面对当前的市场挑战时,必须敏锐地抓住这一机遇,通过系统性的学习与实践,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 提高能源利用率:新型电力系统通过优化能源结构,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
  • 促进可持续发展:以新能源为核心的电力系统,符合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 增强市场竞争力:通过数字化转型与新商业模式的创新,企业能够在日益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

在这一变革的浪潮中,企业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要求,才能在未来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不仅为企业带来了转型的契机,更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分享、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本课程名称:/

填写信息,即有专人与您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