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金融行业的不断发展与变化,商业银行面临着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和顾客需求,因此,对员工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商行与农商行在这一背景下,进行课程开发,以帮助员工提升相应的能力。这种课程开发不仅能够满足员工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挑战,还能使银行组织更具竞争力。
课程开发的意义在于,它能够针对不同岗位和部门的员工需求提供针对性的培训内容,从而增强员工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这种定制化的培训能够有效填补员工在工作中面临的知识与技能缺口,使员工更加适应金融行业的发展与变化。
在现代金融环境中,市场需求变化迅速,因此,银行内部的课程开发也需要具备敏捷性和个性化特征。通过这种方式,银行可以迅速响应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培训内容,以满足员工的实际需求。
在课程开发的实践中,城商行和农商行通常采用三种内训师培养模式:师课合一式、分开培养式和内训师大赛式。这三种模式各有优缺点,适用于不同的培训需求和时间安排。
这种模式通常在短时间内进行集中的培训,通过教学、实操与辅导,现场批量输出课程标准课件包。其优点在于周期短、成本低、效率高,但不足之处在于课程颗粒度较粗。
这种模式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课程开发,第二阶段为授课技巧的学习。其优点在于课程和讲师质量高,但周期稍长,成本略高。
通过举办“好讲师、好课程”的大赛,塑造内训师的专业形象,促进其专业成长。虽然这种模式课程产出质量高,但周期长、投入成本高。
本次培训采用模式二的分开培养式,注重“精课优师”的理念。在课程开发阶段,重点开发精品课程并系统性设计,确保课程内容符合银行业务条线的实际需求。
课程开发的核心在于结合企业的战略与业务发展需要,通过高绩效员工组成的内训师队伍,将隐形知识转化为适合企业与员工特点的培训课程。
在这一阶段,重点教授经过选拔的认证内训师具备精彩的授课能力。通过设计教学手法和应用教学素材,确保课程内容的精彩演绎与呈现。
课程开发的重点是帮助内训师提高课程开发能力,结合组织期望与学员需求,设计课程介绍及相应目标。这一阶段的学习将使内训师能够灵活掌握ASK模型,区分知识态度类与知识技能类的不同开发方法。
该阶段着重于内训师的授课能力提升,教授多种教学法与教学手法的组合应用,确保课程的互动性与参与度。通过定期复盘与改进建议,保持课程的及时迭代升级。
课程评估是确保培训质量的重要环节,能够帮助内训师与参与者及时了解培训效果。通过课程评估与课师同评,能够更全面地反映课程的适用性与内训师的授课能力。
评估流程包括课程介绍、课程大纲、讲师课件等材料的评估,这些材料将根据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进行评价。
商业银行内训师的培养与课程开发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涉及到从课程选题、开发到授课技巧的全面提升。通过“精课优师”的理念,不仅能够提升内训师的专业素养,还能为银行的长期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未来,随着金融行业的继续发展,课程开发与内训师培养也将不断优化与创新,以适应新的市场需求。
通过这种系统的培训模式,银行在培养内训师与开发课程的同时,也为员工提供了一个持续学习与成长的机会。这将有助于组织保持竞争力,提升整体绩效,真正实现人才的内生增长与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