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企业培训中,微课的开发与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学习方式的变化,传统的培训模式已无法满足企业和员工的需求。本课程旨在帮助企业专兼职内训师及微课开发人员掌握微课的设计与制作技能,以提高培训的效率和效果。
企业培训历来存在工学矛盾的问题。由于工作时间的限制,员工很难抽出时间参与长时间的集中面授培训;而内训师开发一门传统课程的周期也较长,导致知识传承变得缓慢。此外,许多不是内训师的员工缺乏课程开发的能力,造成企业内部宝贵经验的流失和知识的沉淀难以实现。
随着智能终端科技的发展,学习变得更加随时化、随地化、碎片化。微课的出现,正好可以有效缓解这一矛盾,提高培训的及时性和针对性。因此,学习微课开发变得尤为重要。
微课,顾名思义,就是将知识以小块的形式进行传递的课程。它通常是短小精悍的,便于员工在工作间隙进行学习。微课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微课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主要包括:
不同类型的微课可以在不同的场景中应用,以满足企业的多样化需求。通过合理选择微课类型,企业可以更高效地实现知识的传递与技能的提升。
微课的开发流程可以概括为四个主要步骤:定需求、定目标、定主题、定结构。每一个步骤都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微课的最终效果。
在微课开发的初始阶段,明确需求是非常重要的。需求来源包括:
通过六问练习,可以帮助开发者更清晰地确定微课的开发需求,从而确保微课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目标与目的的区别在于,目标是明确的学习成果,旨在指导微课的开发方向。知识的分类通常包括:知识性、技能性和态度性。根据不同类型知识的学习目标,可以设置相应的学习目标描述,确保微课内容的有效性。
在确定微课主题时,需要遵循三个原则:相关性、清晰性和吸引力。错误的主题可能导致学员失去兴趣,而规范的主题则能有效引导学习方向。通过练习,开发者可以确定自己微课的主题,使课程内容更具吸引力。
微课的结构化设计可以大大提高课程的逻辑性和条理性。微课内容的结构通常包括引言、主体和结尾。利用《微课设计表》模板和思维导图工具,开发者能够更好地确定微课的结构,做到条理清晰、逻辑严谨。
PPT式微课的制作过程包括四个主要步骤:制作PPT、编写解说词、配音录制和导出视频。每一个步骤都需要精心设计,以确保最终的微课质量。
在制作PPT时,开发者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解说词是微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编写解说词时需要注意时长与字数的对应关系,确保内容的通俗化、口语化和完整性。同时,解说词应具有生动性,使学员能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
配音录制过程包括文字转语音与真人配音。需要注意配音的清晰度与专业性,避免常见的问题。使用合适的录屏工具,确保录制效果良好。
导出视频时,应注意视频的格式与质量,确保学员在观看时的流畅体验。利用转码和压缩工具,可以有效提高视频的兼容性和可播放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参与者将获得以下收益:
微课的开发与应用为企业培训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内训师及微课开发人员能够有效提升培训的质量与效率。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微课的形式与内容也将不断创新,企业培训将迎来更大的变革。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为参与者的职业发展和企业的成长提供更多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