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培训也在不断演变。传统的面授培训往往因为时间长、灵活性差而使得员工难以参与,这种工学矛盾愈发显著。因此,微课的出现为企业培训带来了新的机遇。微课以其短小精悍、灵活便捷的特点,可以有效地缓解员工学习与工作之间的冲突,同时也为企业内部知识的传承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本篇文章将深入探讨微课的结构设计与开发,帮助企业内训师更好地掌握这一技能。
微课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短视频学习形式,通常时长在5到15分钟之间。它的特点包括:
成功的微课开发离不开科学的流程设计。在本课程中,我们将学习微课的开发流程,包括定需求、定目标、定主题、定结构、定内容和定形式等六个步骤。
定需求是微课开发的第一步,主要通过以下六种方式获取需求信息: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明确学员的痛点、难点和兴趣点,从而为微课内容的设计提供依据。
明确微课的目标是确保培训效果的关键。目标与目的的区别在于,目标是指具体的学习成效,而目的则是培训的整体意图。在设定目标时,应考虑知识的三大分类,包括认知、技能和态度,利用词汇表描述具体的学习目标。
主题是微课内容的核心,确定主题时应遵循三个原则:相关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分析错误和规范的微课主题举例可以帮助学员更好地理解如何选择合适的主题。
微课的结构化设计可以提高内容的逻辑性和可理解性。结构化的三大优点包括清晰的逻辑关系、易于消化的信息和高效的学习效果。微课内容的四大结构为:引入、讲解、案例和总结。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金字塔模板等工具来帮助确定微课的结构。
微课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图文型、视频型、互动型和动画型等。在选择微课形式时,可以根据内容特点和学员需求进行灵活调整。例如,图文型适合信息量较大的内容,而视频型则适合需要生动讲解的内容。
微课的制作过程同样重要,包括写脚本、找工具、找素材、做课件和再优化等五个步骤。
微课脚本是微课的蓝图,好的脚本能够引导整个制作过程。精品微课制作的五线谱工具包括时间线、内容线、资源线、方法线和目标线。不同类型的微课,如知识态度类、流程操作类、情景话术类和问题解决类,其脚本写作思路也有所不同。
根据微课的不同形式,需要选择合适的工具。例如,图文类可以使用PPT、易企秀等工具;视频类则可以选择DV拍摄、录屏软件等;互动性微课可以使用Lectora、Articulate等专业软件。
优质的素材能够提升微课的整体效果。素材的类型包括文字、图片、相片、音乐和视频等。学员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寻找所需的素材,形成自己的素材库。
课件制作分为多个版本,1.0版为骨感型,确定微课的逻辑和框架;2.0版为丰满型,添加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3.0版为颜值型,注重设计和美化;4.0版为动态型,增加动画效果。
完成初版微课后,应进行多次优化,确保内容的完整性和逻辑性。配音的选择和视频的导出也是优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除了传统的微课,还有多种类型的微课可以快速开发,如H5微课、录屏型微课和拍摄型微课等。每种类型都有其适用范围和优点,学员需要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形式进行开发。
H5微课以其优雅的界面和交互性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青睐。它的开发适合于移动端学习,常用软件包括易企秀等。
录屏型微课适合于需要演示操作或讲解的内容,常用的录屏软件有OBS Studio、ScreenFlow等。录屏时需注意画面清晰度和声音质量。
拍摄型微课可以通过真实场景的拍摄,增强学习的生动性和实用性。拍摄前需准备好脚本,并确保拍摄环境的安静与整洁。
微课的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需求分析、目标设定、内容结构、形式选择和后期优化等多个环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参训学员不仅能够掌握微课开发的方法,还能获得丰富的脚本模板和工具,为日后微课的制作提供便利。
在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微课的形式和内容也会不断创新,企业内训师需要保持对新技术的敏感性,及时调整培训策略,确保培训效果的最大化。
在结束本次培训后,每位学员将能够独立产出一门精品微课,并具备持续优化和更新的能力。这不仅提升了个人技能,也为企业的培训体系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