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快速发展的商业环境中,企业内部的培训和发展显得尤为重要。然而,许多企业在培训过程中面临着各种挑战,比如内部讲师不愿上台、授课表达生动性不足、缺乏逻辑性和说服力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培训效果,也让讲师们的积极性受到挫伤。为了解决这些痛点,GROW教练模型作为一种有效的教练与辅导工具,成为提升内训师授课水平的重要方法。
GROW模型是由著名的教练John Whitmore提出的,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目标(Goal)、现状(Reality)、选择(Options)和意愿(Will)。这一模型的核心在于通过引导学员自我反思和主动探索,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行动计划。
设定明确的目标是GROW模型的第一步。在内训中,讲师需要帮助学员明确他们希望在课程结束后达成的具体目标。这不仅能够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还能为后续的学习提供方向。
在明确目标之后,讲师需要帮助学员分析当前的实际情况。通过引导学员反思自身的优缺点、资源与限制,讲师能够帮助他们更清晰地认识到与目标之间的差距。
在了解现状后,讲师需要引导学员探索实现目标的多种选择。这个过程可以通过讨论、案例分析和小组研讨等形式进行,以启发学员的创造性思维。
最后,讲师需要帮助学员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并激励他们付诸实践。这一阶段的关键在于增强学员的责任感和执行力,确保他们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践行所学内容。
在为期两天的培训课程中,GROW模型可以贯穿始终,成为提升内训师授课水平的核心工具。以下是将GROW模型应用于培训过程中的具体方法:
在课程开始时,讲师应帮助学员设定可衡量的学习目标。例如,可以引导学员思考:“你希望在这次培训中获得哪些具体的授课技巧?”这种方式不仅能提高学员的参与感,还能使他们在整个培训过程中保持目标导向。
在培训过程中,讲师可以通过课堂问答、互动讨论等方式,帮助学员识别自身的授课现状。例如,讲师可以询问:“你在授课时面临哪些挑战?”通过这种方式,学员能够分享彼此的经验,从而促进集体学习。
在讲授授课技巧时,讲师可以引导学员讨论多种教学方法的优缺点。例如,在讲解“10种生动教学方法”时,讲师可以引导学员分享他们过往的教学经验,促进大家共同探讨如何在不同的课堂环境中灵活应用这些方法。
在培训结束时,讲师应鼓励学员制定个人的授课改进计划。可以要求学员在小组中分享自己的计划,并互相反馈。这一过程不仅增强了学员的责任感,也促进了知识的内化和应用。
GROW模型在实际培训中具有许多显著的优势,能够有效提升内训师的授课效果:
为了更好地理解GROW模型的应用,以下是一个实际案例:
在一次内部培训中,讲师使用GROW模型帮助一位新任内训师提升授课能力。在目标阶段,讲师与这位内训师一起设定了“提升课堂互动性”的目标。
在现状分析阶段,内训师意识到自己在课堂上缺乏有效的互动技巧,课堂氛围较为沉闷。随后,在选择阶段,讲师引导内训师探索多种互动方法,包括使用提问、案例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最后,在意愿阶段,内训师制定了具体的行动计划,决定在下次授课中尝试至少三种新的互动方式。
GROW教练模型作为一种有效的教练与辅导工具,为内训师的成长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通过明确目标、分析现状、探索选择和制定行动计划,内训师不仅能够提升自身的授课水平,还能在企业内部培养出更高效的学习氛围。面对培训工作中的各种挑战,内训师们不妨借助GROW模型,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提升培训效果,为企业的持续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