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经济形势日益复杂的背景下,财务管理的转型已成为各大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面临的紧迫任务。2022年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面对诸多风险挑战,必须强化财务管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随着“十四五”规划的实施,中央企业的财务转型不仅是对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的挑战,更是对新时代财务职能的深刻重塑。
根据国资委发布的《关于中央企业加快建设世界一流财务管理体系的指导意见》,中央企业的财务管理面临诸多新要求。这些要求不仅包括对财务管理观念的转变,还涵盖了工具的运用、管理创新以及信息化管理的全面提升。报告指出,当前许多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存在认识不足、目标不清、改革不适、能力不足等问题。因此,明确转型目标与要求,强化工作职能,建设完善的管理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在新经济环境下,财务人员不仅需要具备基础的会计核算能力,更应该参与到企业的价值创造中。大多数财务人员仍停留在传统的记账阶段,缺乏对核算意义与财务控制风险的深刻理解。这种状况不仅影响了企业的财务效率,也制约了财务管理的价值发挥。
新时代的财务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经济环境的多变性增加了企业运营的复杂性,要求财务人员具备更高的风险识别与应对能力。其次,金融环境的变化使得资金成本与融资渠道的选择变得更加重要,企业需要在财务策略上做出调整。同时,税收政策的变化与法律环境的复杂性也对企业的财务合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财务职能的变革显得尤为迫切。
为了适应新的经济环境,财务人员需要具备多方面的能力,尤其是在以下几个领域:
财务报表是企业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的集中体现,深入分析财务报表能够帮助企业管理层了解企业的运营状况。具体来说,财务报表的分析包括:
管理报表作为决策管理的重要工具,能够为企业提供实时、准确的财务信息支持。企业应根据具体需求设计管理报表,通过数据分析与可视化手段,帮助管理层快速做出决策。此外,管理报表的设计需灵活适应企业的运营模式与市场变化,确保其有效性与时效性。
在财务转型过程中,企业的获利能力提升也是一个重要的目标。企业应关注不同市场类别的竞争模式,分析各类市场的获利模式,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与业务结构。通过对产品、客户与资源的多元化获利模式分析,企业能够找到合适的获利管控策略,从而在竞争中占据优势。
财务转型是新时代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央企业必须在财务管理上进行深刻的变革。通过对财务管理体系的全面建设、财务职能的转变以及财务人员素质的提升,企业能够更好地应对市场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未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应用,财务管理将更加智能化、数字化,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