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社会,事业单位作为便民服务的窗口,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尤其是国有资产,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公共服务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随着2019年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国有资产的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因此,合规化管理在国有资产管理中的重要性愈加凸显。
新经济环境的背景下,国有资产管理的模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国家财政部在2020年推出的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标志着国有资产管理进入了一个数字化、信息化、集中的全新阶段。这一转变旨在提高国有资产的利用率与安全性,使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在新经济环境中,财政管理的核心是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以下是新环境下财政管理的几个重点:
合规化管理是确保国有资产安全与利用的重要手段。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各类资产的管理责任和范围。
国有资产管理的体系主要包括法律依据、管理流程、以及责任划分等方面。法律依据为国有资产的管理提供了保障,而系统化的管理流程则确保了各项管理措施的有效实施。
国有资产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国有资产的会计计量是合规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资产的初始计量、后续计量、退出风险与减值等多个方面。
初始计量是指在国有资产取得时,按照公允价值进行计量,以确保资产的准确性和透明度。
后续计量涉及到资产的折旧、减值等处理,确保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的价值反映。
国有资产在退出市场时,需要进行风险评估与计量,以控制潜在的经济损失。
减值是指资产的账面价值高于其可收回金额时,需要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以反映资产的真实价值。
风险管理是合规化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主要包括账务管理、责任管理、管理体系建立等。
账务管理是国有资产管理的基础,确保所有资产的账务记录准确、及时,便于后续管理和审计。
责任管理是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责任,确保国有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与完整。
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是确保国有资产安全的重要保障,体系内应包括监督、考核、激励等多方面内容。
定期对国有资产进行盘点与清理,可以有效识别和消除资产管理过程中的风险,确保资产的有效利用。
通过内部控制机制,可以确保国有资产的管理过程符合合规要求,有效降低管理风险。
中央企业在合规化管理中,需要加强对国有资产的审计与监督,确保资产的安全与效益。
经济责任审计是对国有资产管理的深度审查,确保管理人员对资产的使用和管理负有相应的经济责任。
合规化管理在国有资产管理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科学的管理体系、严谨的会计计量、有效的风险管理等手段,可以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利用率,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经济发展。在新的经济环境下,国有资产管理的合规化将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