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快速发展的“互联网+AI时代”,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变革和挑战。知识的高遗忘性以及组织内部的惯性,往往使得传统的学习模式无法满足快速发展的需求。在这种背景下,行动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逐渐被越来越多的组织所采用。本文将围绕“共识力”这一主题,探讨如何在行动学习中构建高效的团队共创力,促进组织的持续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的知识更新速度也在不断加快。然而,传统的培训方式往往无法有效应对这种变化。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研究,培训结束后一个月,学员通常会遗忘超过80%的内容。这种高遗忘率不仅影响了培训效果,也逐渐导致员工对学习的抵触情绪。
此外,组织内存在的强大惯性(如“其他人都这么做”)使得学员在接受新知识后,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而回到以前的状态。这种现象不仅影响了学习效果,更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组织的创新能力和发展。因此,如何在“互联网+AI时代”中转型学习模式,成为了企业领导者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行动学习由英国管理思想家雷格•瑞文斯(Reg Revans)在1934年创造,其核心理念是“寓教于行”。这种学习方式强调通过实践来巩固知识的掌握,强调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反思和改进。行动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个持续学习的过程。
在行动学习中,促动师的角色变得尤为重要。他们不仅要帮助团队成员理解和应用新知识,还需引导团队进行有效的沟通与合作。促动师需要掌握三种促动能力:提问力、对话力和共识力。这些能力的提升,将直接影响到团队的学习效果和创新能力。
共识力是指团队成员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能够快速达成一致意见的能力。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意见统一,而是通过深入的沟通与理解,形成对问题的共同认知和解决方案。在行动学习中,共识力的提升对于团队的协作和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在团队共创中,共识力的关键在于团队成员之间的信任与理解。只有当团队成员彼此信任,愿意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时,才能在讨论中深入挖掘问题的本质,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这种信任关系的建立,往往需要时间和共同的经历,但在行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有效的促动技术,可以加速这一过程。
团队共创法是提升共识力的重要工具,其实施步骤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为了有效提升团队的共识力,促动师可以采用以下技巧:
在一次行动学习的培训中,团队面临着如何提升产品创新能力的问题。通过团队共创法,促动师引导团队成员进行了开放式讨论。在讨论中,团队成员分享了各自的观点和经验,最终达成了“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设计原则。
在实施过程中,团队成员通过定期的反馈会议,及时调整产品设计方向,确保每位成员都能参与到产品的创新中。最终,该团队成功推出了一款深受用户喜爱的产品,显著提升了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在行动学习的最后阶段,团队需要对整个过程进行复盘,分析共识力的提升及团队协作的效果。复盘不仅能帮助团队总结经验,还能为未来的行动学习提供宝贵的参考。
在复盘过程中,团队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在“互联网+AI时代”,企业需要不断适应变化,提升团队的共识力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行动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通过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与合作,能够显著提升共识力,从而推动组织的创新和发展。
通过掌握共识力的提升技巧,并在行动学习中不断实践,企业不仅能够克服知识遗忘和组织惯性带来的挑战,更能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保持持续的学习和创新能力。
未来,随着行动学习的推广和应用,企业将更加注重团队的共创能力,从而实现高效的知识转化和持续的业务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