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与信息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审计工作的重要性愈发凸显。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为全国审计工作指明了方向,强调了推动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性。这不仅是对审计人员的要求,更是对整个审计体系的深刻变革。本文将结合此次培训课程的内容,深入探讨高质量审计的内涵以及企业内部审计应如何理解和落实这些新要求。
审计的核心任务是为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提供有力的监督与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审计是党中央授予的一把“尚方宝剑”,这意味着审计工作必须对党中央负责,担当起党和国家利益的保护者。企业内部审计在此背景下,需明确自身的定位,理解审计工作的全局性、长远性和战略性。
审计工作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这是新时代审计工作的根本保证。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将党的政策和决策作为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确保审计结果与党中央的要求相一致。
审计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作为监督的重要手段,审计不仅要揭示问题,还要为问题的整改提供依据。企业内部审计应当主动作为,提升在企业治理中的作用,将审计工作与企业发展紧密结合。
审计工作需紧密围绕国家经济政策展开,企业内部审计应当关注政策的实施效果,评估政策对企业运营的影响,以便为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在总书记的讲话中,提出了多项具体要求,企业内部审计人员需要深入领会并落实这些要求,以确保审计工作的高质量实现。
企业内部审计必须具备顶层设计的视野,理解企业业务与国家政策的关系,确保审计工作能够支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监审体系应关注如实反映、如实报告、如实整改,确保审计结果的真实性与有效性,为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审计人员要具备敢于揭示问题的勇气,抵制不正之风,确保审计结果真实、客观,不受任何利益驱使。
高质量审计不仅在于揭示问题,更在于提供切实可行的整改建议,推动问题的解决。
审计工作应当深入企业基层,关注实体经济的发展与民生问题,确保审计工作的有效性与针对性。
为了实现高质量审计,企业内部审计应当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以确保党中央的要求得到切实落实。
企业内部审计需明确自身定位,聚焦核心业务,确保审计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审计效率。
审计工作不仅是对财务数据的审查,更应关注业务流程与管理机制的有效性,通过研究型审计,提升审计的深度与广度。
企业内部审计应当进行顶层设计,构建科学合理的审计体系,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
审计工作不仅是监控,更是服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增强为企业发展服务的意识。
经济责任审计是企业内部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关注重点岗位和关键人员的经济责任,确保审计工作不留死角。
整改工作是审计的重要环节,内部审计应当跟踪整改情况,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内部审计应具备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定期对审计计划进行动态调整,以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
企业内部审计应当在全面覆盖的基础上,选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进行深入审计,确保审计工作的有效性。
内部审计与其他部门之间应建立良好的协作机制,形成合力,提高审计工作的整体效率。
高质量审计是新时代审计工作的必然要求,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必须深刻理解党中央的要求,明确审计工作的战略定位与具体要求,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审计工作的高质量发展。通过不断提升审计工作的专业化水平与服务意识,企业内部审计能够更好地支持企业的战略目标,实现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在这条高质量审计的发展道路上,企业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紧跟国家政策,确保审计工作始终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局。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敢审敢严”,为企业和社会的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