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一部分企业先学到真知识!

舞弊线索发现的有效方法与实践指导

2025-02-03 09:41:04
4 阅读
内部审计反舞弊

舞弊线索发现:内部审计的关键角色

在当今的商业环境中,舞弊行为已成为企业面临的一大挑战。舞弊不仅给企业带来显性的经济损失,还可能对企业的品牌声誉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2023年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了审计在反腐治乱方面的重要作用,这一政策导向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与目标。本文将深入探讨舞弊的危害、特点以及如何通过内部审计发现舞弊线索,帮助企业有效应对这一挑战。

【课程背景】2023年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时指出,“要充分发挥审计在反腐治乱方面的重要作用,沿着资金、项目流向监督公权力运行,看好‘钱袋子’、‘账本子’,推动政府过‘紧日子’。要以零容忍的态度,坚持揭露查处重大违纪违法问题不动摇,坚决查处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的腐败,坚决查处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的腐败,坚决查处群众身边的“蝇贪蚁腐”。要紧盯机构改革涉及的重点行业、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严肃查处改革推进过程中的违规违纪问题,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保障财政资金安全。”可以看到,国家已经将审计工作提到了一个新高度,审计已经成为国家反腐体系的重要一环!而对于企业来说,审计工作往往特指内部审计工作,这就对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必须要高度重视企业内部的舞弊行为,必须要以零容忍的态度舞弊行为,牢牢守住企业经营的红线和底线,因为这是企业长治久安、平稳发展的基础。本课程的目标就是帮助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发现舞弊信号,深挖舞弊线索,查处舞弊分子,为企业经营管理保驾护航!【课程收益】了解舞弊的的危害了解舞弊和内部审计的关系深刻理解舞弊相关理论的实用价值掌握内部审计发现舞弊线索的技巧和方法掌握查证舞弊行为的技巧和方法掌握内部审计反舞弊工作面临的风险和挑战【课程对象】内部审计部门全员、内控合规部门全员、监察部门全员【课程时间】6小时【课程大纲】一、舞弊的危害有多大?1、舞弊的显性危害——经济损失2、舞弊的隐性危害——品牌声誉二、舞弊的特点和舞弊理论1、什么是舞弊2、舞弊的特点?3、舞弊理论一:舞弊三角4、舞弊理论二:GONE三、舞弊的类型1、三大类舞弊行为2、舞弊者的行为特点四、内部审计和反舞弊的关系1、内部审计在企业的定位和角色2、什么是反舞弊?3、舞弊线索来自哪里?五、内部审计部门和监察部门反舞弊的不同1、舞弊线索来源不同2、内部审计反舞弊的“三板斧”(1)死盯“机会”(2)重视“压力”(3)把准“动机”六、内部审计如何发现舞弊线索1、案例一:内控缺陷——一个贪污80万元的收银员(1)基本案情(2)舞弊环节的初始控制流程(3)舞弊人员的基本情况(4)例行审计发现岗位设置缺陷(5)“三板斧”研判问题(6)进一步的审计程序设计(7)复盘:哪些环节出了问题?(8)内控缺陷及整改措施(9)案例小结:“三板斧”的应用2、案例二:监督真空——异常股权结构背后的阴谋(1)基本案情(2)离任审计发现异常股权结构(3)“三板斧”研判问题(4)进一步的审计程序无果(5)“欲擒故纵”紧抓不放(6)二次复核查清股权阴谋(7)案例小结3、案例三:信息不对称——一个零件为啥有两个名?(1)基本案情(2)IT审计发现零件名称存在异常(3)“三板斧”研判问题(4)制定进一步的审计程序(5)信息不对称的阴影(6)案例小结4、案例四:监管真空——真团购还是假团购?(1)基本案情(2)销售专项审计发现团购金额偏高(3)“三板斧”研判问题(4)制定进一步的审计程序(5)假团购浮出水面(6)案例小结七、内部审计反舞弊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审计人员反舞弊面临的法律风险2、审计人员判断是否合法的简单原则3、审计人员可能面临的其他风险4、风险预防与控制
wangyue 王悦 培训咨询

一、舞弊的危害有多大?

  • 经济损失:舞弊行为直接导致的经济损失往往是最显著的,可能表现为资金的直接损失或因舞弊行为导致的法律诉讼等间接损失。
  • 品牌声誉:当舞弊行为曝光时,企业的品牌声誉可能受到严重打击,客户和合作伙伴的信任度下降,进而影响业务的持续发展。

因此,企业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和查处舞弊行为,以保护自身的经济利益和品牌形象。

二、舞弊的特点和舞弊理论

舞弊并非偶然事件,而是具有一定的特点和规律。理解这些特点,对于内部审计人员发现舞弊线索至关重要。

1. 什么是舞弊?

舞弊是指利用职务之便,故意隐瞒或歪曲事实,进行不正当的经济活动以获取个人利益的行为。

2. 舞弊的特点

  • 隐蔽性:舞弊行为往往难以被发现,舞弊者会采取各种手段掩盖其行为。
  • 系统性:舞弊行为通常不是孤立事件,可能涉及多个环节和人员。
  • 复杂性:舞弊行为的手法复杂多样,审计人员需要具备较强的分析能力。

3. 舞弊理论

舞弊三角理论和GONE理论是理解舞弊行为的重要理论工具。

  • 舞弊三角:包括机会、动机和合理化三个要素,只有当这三者同时存在时,舞弊才可能发生。
  • GONE理论:强调舞弊行为的四大要素:贪婪、机会、需要和借口。

三、舞弊的类型

舞弊行为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包括财务舞弊、管理舞弊和信息舞弊等。了解这些类型有助于审计人员快速识别潜在的舞弊风险。

1. 三大类舞弊行为

  • 财务舞弊:通过虚假财务报表或隐瞒收入等手段,误导利益相关者。
  • 管理舞弊:管理者利用职务之便,进行不当决策或资源分配。
  • 信息舞弊:通过信息不对称,操控信息以获取不正当利益。

2. 舞弊者的行为特点

舞弊者通常具有一定的心理特征,他们往往具有较强的能力和机动性,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找到舞弊的机会。

四、内部审计和反舞弊的关系

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定位和角色日益重要,成为反舞弊的第一道防线。

1. 内部审计在企业的定位

内部审计不仅是监督和评估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工具,还承担着识别和防范舞弊行为的重要职责。

2. 什么是反舞弊?

反舞弊是指通过一系列措施和手段,识别、预防和查处舞弊行为,以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3. 舞弊线索来自哪里?

舞弊线索通常来自于内部审计、员工举报、外部监管等多个渠道,审计人员需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及时捕捉这些线索。

五、内部审计部门和监察部门反舞弊的不同

1. 舞弊线索来源不同

内部审计部门主要依靠系统性审计和风险评估来发现舞弊线索,而监察部门则更多依赖于现场检查和举报。

2. 内部审计反舞弊的“三板斧”

  • 死盯“机会”:通过识别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减少舞弊的发生可能性。
  • 重视“压力”:了解员工所面临的压力,及时干预可能导致舞弊的情境。
  • 把准“动机”:分析舞弊者的心理动机,采取针对性的反制措施。

六、内部审计如何发现舞弊线索

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内部审计部门可以更好地理解舞弊行为的发生及其防范措施。

案例一:内控缺陷——一个贪污80万元的收银员

在一次例行审计中,审计人员发现收银员的岗位设置存在缺陷,导致资金管理漏洞。通过深入分析,审计人员应用“三板斧”对问题进行研判,最终揭露了舞弊行为。

案例二:监督真空——异常股权结构背后的阴谋

离任审计中发现的异常股权结构引起了审计人员的关注,通过二次复核,审计人员最终查清了股权阴谋,维护了企业的合法权益。

案例三:信息不对称——一个零件为啥有两个名?

IT审计发现零件名称存在异常,经过进一步审计程序,揭示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保护了企业的利益。

案例四:监管真空——真团购还是假团购?

销售专项审计发现团购金额偏高,通过深入调查,审计人员成功揭露了假团购的舞弊行为。

七、内部审计反舞弊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 审计人员反舞弊面临的法律风险:审计人员在反舞弊过程中,需遵循法律法规,以避免潜在的法律责任。
  • 审计人员判断是否合法的简单原则:要基于事实和证据,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
  • 审计人员可能面临的其他风险:包括信息泄露、企业声誉风险等,需加强保密措施。
  • 风险预防与控制: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提高企业的抗舞弊能力。

结论

舞弊行为对企业的危害不容忽视,内部审计作为反舞弊的重要环节,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通过深入理解舞弊的特点、理论和类型,审计人员能够更有效地发现舞弊线索,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企业应高度重视内部审计工作,以确保经营的合规性和安全性,为企业的长远发展保驾护航。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分享、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本课程名称:/

填写信息,即有专人与您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