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实践:企业应对复杂环境的策略
在当今快速变化的经济和政治环境中,企业面临的风险日益增加。2023年5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上强调了国家安全问题的复杂性,这无疑给企业管理者传递了一个重要信号:必须强化风险管理,以应对潜在的挑战和危机。本文将深入探讨风险管理的实践,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帮助企业构建适应自身的风险管理体系,从而实现稳健和可持续的发展。
【课程背景】2023年5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时指出,当前我们所面临的国家安全问题的复杂程度、艰巨程度明显加大;要坚持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可以看到,当前我们国家正处在严峻的国际政治环境和快速变化的经济环境下,领导人已经发出了动员令,我们要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那么,这对于企业来说意味着什么呢?在我看来,这种宏观大环境面临的巨大挑战必然会传导给每个企业、每个个体!当下,每个公司可能都会或正在经历巨大的风险和挑战!有的企业因盲目的战略转型倒在了巨变的商业环境中,有的企业则因管理能力薄弱而死于内部失控;有的企业因没有做好股权设计而出现股东内讧,有的企业则因投资失败导致元气大伤。因此,如何构建一套相适应的风险管理体系以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是每个企业都要反复思考的问题!本课程的目标就是帮助企业构建适合自身的风险管控体系,无论是理论层面还是实战层面,都能为企业开展风险管理提供有效的抓手。同时,在真实的商业环境中,分析一些成功的企业如何通过有效的风险管控机制去应对风险事件,以实现稳健、可持续的发展!【课程收益】了解风险管理的的规律与本质了解风险管理的难点和卡点掌握应对企业重大风险的方法掌握搭建公司风险管理架构和组织的方法,具备风险管控体系落地的能力掌握如何根据企业发展所处的不同阶段对风险管理体系进行迭代更新【课程特色】抖干货,重实战;讲理论,不枯燥;有高度、启人心。【课程对象】董事长、总经理、其他核心高管、风险管理部门负责人及部门专业人员、内审及内控部门负责人及部门专业人员【课程时间】1天(6小时/天)【课程大纲】一、风险管理的底层逻辑1、为什么要进行风险管理?2、风险的源头在哪里?3、风险管理的终局思维4、风险管理的误区是什么?5、内部控制、合规管理、风险控制的关系政策制度解析1、《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解读2、《中央企业合规管理办法》解读3、《关于加强中央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与监督工作的实施意见》解读4、2019年-2023年中央企业内控工作政策要求核心变化5、2024年内控体系工作重点和新要求三、风险体系建设的关键要素1、内部控制目标2、内部控制原则3、内部控制五要素4、风险评估的维度(1)行业特点(2)发展阶段(3)组织架构(4)业绩考核(5)信息系统(6)控制环境5、风险管理模式四、全面风险管理方法论1、风险管理的价值协同2、风险管理的总体视角3、风险管理的治理视角
风险管理的底层逻辑
理解风险管理的底层逻辑是构建有效风险管理体系的基础。在这一部分,我们将探讨以下几个方面:
- 为什么要进行风险管理? 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企业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多样化。例如,经济波动、政策变动、技术革新等都可能对企业运营产生影响。因此,进行风险管理不仅是为了规避风险,更是为了抓住市场机遇。
- 风险的源头在哪里? 风险可以来源于多种因素,包括市场竞争、政策法规、技术变化、以及自然灾害等。企业需要对这些潜在风险进行全面分析,以便在风险出现前采取预防措施。
- 风险管理的终局思维 终局思维意味着企业在制定战略和决策时,要充分考虑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及其后果。通过设定明确的目标和风险容忍度,企业可以更有效地应对不确定性。
- 风险管理的误区是什么? 很多企业在风险管理中存在误区,例如将风险管理视为合规工作,或者仅仅关注财务风险,而忽视了其他可能影响企业的风险。这种片面的认识可能导致企业在风险管理上投入不足,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 内部控制、合规管理、风险控制的关系 内部控制是企业为保证经营活动的有效性和合规性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而风险管理则是识别、评估及应对风险的过程。合规管理则确保企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这三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缺一不可。
政策制度解析
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企业的风险管理体系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以下是一些政策的解读:
- 《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 这份指引为中央企业提供了全面的风险管理框架,强调了风险识别、评估、响应和监控的重要性。
- 《中央企业合规管理办法》 该办法为企业合规管理提供了规范,确保企业在运营中遵循法律法规,降低合规风险。
- 《关于加强中央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与监督工作的实施意见》 该意见强调了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明确了内部控制的目标和原则,为企业提供了操作指南。
- 2019年-2023年中央企业内控工作政策要求核心变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央企业的内控政策也在不断变化,企业需要及时了解并适应这些变化,以保证内控体系的有效性。
- 2024年内控体系工作重点和新要求 未来的内控体系将更加注重信息化建设和风险管理的整合,企业应提前布局,以适应新的监管要求。
风险体系建设的关键要素
构建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需要关注多个关键要素:
- 内部控制目标:明确内部控制的目标,确保企业运营的合规性和有效性,以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 内部控制原则:遵循合理性、有效性、适应性和可持续性等原则,确保内部控制措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 内部控制五要素: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活动,形成一个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
- 风险评估的维度:在进行风险评估时,要综合考虑行业特点、发展阶段、组织架构、业绩考核、信息系统及控制环境等多方面因素。
- 风险管理模式: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风险管理模式,例如集中管理、分散管理或综合管理等,以提高风险管理的效率。
全面风险管理方法论
为了有效应对各种风险,企业需要掌握全面风险管理的方法论:
- 风险管理的价值协同:风险管理不仅仅是防范风险,还应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结合,通过风险管理创造更大的价值。
- 风险管理的总体视角:企业在进行风险管理时,应从整体上考虑,确保各个部门、各个层级的风险管理工作协调一致。
- 风险管理的治理视角:加强企业的治理结构,通过完善的治理机制提升风险管理的有效性,确保企业在复杂环境中稳健发展。
总结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和经济环境下,企业必须重视风险管理。通过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体系,企业不仅能够有效识别和应对各种潜在风险,还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把握机遇,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探讨的风险管理实践,结合政策背景、关键要素和方法论,为企业提供了清晰的指引。希望每位管理者都能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为企业的未来发展保驾护航。
面对风高浪急的市场环境,企业唯有不断强化风险管理,才能在挑战中抓住机遇,实现长远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每个企业都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迭代更新风险管理体系,以适应日益复杂的商业环境。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分享、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