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政策激励:提升经销商积极性的有效策略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要想在区域市场立于不败之地,必须真正掌握市场运作的战略和战术。尤其是在经销模式下,企业与经销商之间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经销商在销售过程中往往面临诸多挑战,例如产品利润低、销售竞争激烈等。这就需要企业设计和实施有效的销售政策激励,以调动经销商的积极性,实现企业与经销商的双赢。
【课程背景】区域操盘者唯有真正掌握了区域市场运作的战略、战术、兵法,才能在区域市场的攻伐防守中运筹帷幄、纵横驰骋,立于不败之地。 企业的资源不同、产品不同、品牌力量不同、市场战略地位不同、市场发展阶段不同,采取的进攻策略与战术动作也不同,是采取侧翼进攻战,还是直接对抗战,抑或是游击战术?必须在知己知彼知环境的情况下,因时因地因资源地采取匹配的产品组合、营销模式、组织模式(含厂商合作模式)、终端布局、进攻策略等,才能赢得市场战争的胜利。作为经销模式下企业日常销售过程中的痛点:经销商虽然很愿意提货,但是背地里却销售利润更高的产品。畅销品虽然销量大,但是单件产品利润低。没有利润空间,经销商的积极性该如何调动?课程内容框架一、合作模式与厂商冲突防范——厂商冲突背后的分歧点二、合作模式与厂商冲突防范——厂商冲突的根源在于厂商商业模式的差异三、合作模式与厂商冲突防范——有效的厂商合作必须有机整合双方商业模式四、经销商激励创新——经销商政策设计与实施五、经销商激励——销售政策激励 六、经销商激励——返利激励七、经销商激励——销售竞赛激励八、经销商激励——限量供货激励 九、经销商激励——促销激励 【课程收益】获取解决厂商分歧点及由此引发的厂商冲突的相关办法,特别是从营销模式的设计与重构方面来进行规避。获取经销商激励机制的设计思路与方法,通过相关激励机制来激活经销商,以促使经销商回到有利于市场、企业及经销商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课程立足于厂商一体化整体协作配合体系。从而将总部的营销战略、大区的营销策略与一线市场的营销战术构筑为一体化的立体营销模型,融宏观与微观,企业内部与区域市场外部于一体。最终助力企业完成销售目标【课程时长】2天(6小时/天)【课程对象】企业营销副总,营销总监等各级营销管理者【课程大纲】一、合作模式与厂商冲突防范——厂商冲突背后的分歧点1、企业对厂商冲突的看法经销商只知道向企业要求支持,自己却不愿意投入资源经销商眼光短浅,总是将得到的政策直接转化为降价经销商只是依靠现有的平台运作,而不愿意为企业而改变企业资源有限,不可能投入过多的人员来帮助经销商2、经销商对厂商冲突的看法企业总是想让经销商投入太多但缺乏补贴企业没有为经销商提供足够的专业支持企业在经销商营业额中的占比过低,不可能投入太多经销商缺乏足够的能力来帮助企业拓展市场二、合作模式与厂商冲突防范——厂商冲突的根源在于厂商商业模式的差异1、经销商商业模式的类型批发流通型物流配送型终端直供型渠道运营型2、企业商业模式的类型利益激励型经营承包型市场主导型渠道管控型三、合作模式与厂商冲突防范——有效的厂商合作必须有机整合双方商业模式1、厂商双方商业模式对接重组的要素角色定义:厂商及不同渠道成员的角色定义是什么渠道功能:厂商及不同渠道成员应承担什么功能利益分配:厂商及不同渠道成员应获得多少利益运营保障:不同渠道成员应构建何种运营体系2、利益激励型企业与各类经销商的商业模式对接利益激励型企业+批发流通型经销商利益激励型企业+物流配送型经销商利益激励型企业+渠道运营型经销商3、市场主导型企业与各类经销商的商业模式对接市场主导型企业+批发流通型经销商市场主导型企业+物流配送型经销商市场主导型企业+渠道运营型经销商4、经营承包型企业与各类经销商的商业模式对接经营承包型企业+批发流通型经销商经营承包型企业+物流配送型经销商经营承包型企业+渠道运营型经销商5、渠道管控型企业与各类经销商的商业模式对接渠道管控型企业+批发流通型经销商渠道管控型企业+物流配送型经销商渠道管控型企业+渠道运营型经销商案例:嘉士伯经销商体系四、经销商激励创新——经销商政策设计与实施1、为经销商提供多维度商业价值如何让经销商离不开你经销商最不愿意失去的是什么2、经销商的第一层需求:厂家诚信服务高层重视诚信宣言公平、公正、公开3、经销商的第二层需求:安全经营,不会赔钱经销商的安全感让经销商信仰你:厂家优势信息的持续传播4、经销商的第三层需求:持续的利润增长新的利润从哪里来运用样板市场模式让经销商对新利润产生信心5、经销商的第四层需求:经营管理能力的提升厂家对经销商模式植入的可行性厂家对经销商植入模式的方法6、经销商合同签订慎签独家经销协议,善用免责条款合同内酌情提现软指标和过程管理思想明确投诉渠道和违约责任合同明确报销手续、范围和操作方法与细则合同条款要善于调动经销商的积极性7、经销商考核奖励政策你要什么,就考核奖励什么经销商奖励政策的误区防范用涨价杠杆促销缩短经销商考核结算周期五、经销商激励——销售政策激励 1、独家经销权激励政策 2、买断销售权激励政策 3、捆绑销售激励政策 4、补库激励政策5、铺货激励政策6、产品激励政策7、折扣激励政策8、提货激励政策9、新品首销激励政策案例研讨 六、经销商激励——返利激励1、返利概述2、返利的目的 3、返利的分类 4、返利的兑现方式5、确定返利水平6、设置返利系统的关键点7、设计返利系统的步骤案例研讨七、经销商激励——销售竞赛激励1、销售竞赛的概况2、销售竞赛的步骤3、其他竞赛 4、经销商竞赛与新媒体案例研讨 八、经销商激励——限量供货激励 1、短缺原理概述 2、限量供货的内涵3、不限量供货的危害 4、限量供货的方法案例研讨九、经销商激励——促销激励 1、对经销商促销的观点 2、对经销商促销的目的 3、对经销商促销的原则 4、对经销商促销的工具 5、对经销商促销的主要方式案例研讨
一、合作模式与厂商冲突防范
厂商之间的冲突往往源于商业模式的差异。企业与经销商在目标、利益、资源配置等方面存在分歧,导致双方在合作中产生摩擦。
- 企业对厂商冲突的看法:经销商往往希望获得更多的支持,但却不愿意投入相应的资源,甚至有时只关注短期利益。
- 经销商对厂商冲突的看法:经销商感到企业对其支持不足,尤其在专业支持和资源配置上,往往期望得到更多的帮助。
为了有效防范厂商冲突,企业需要在合作模式中进行深入分析,明确各自的角色和责任,确保利益分配的公平性。
二、经销商激励创新
在经销商激励方面,企业需设计多维度的激励政策,以满足经销商的不同需求。以下是几种有效的激励策略:
1. 销售政策激励
销售政策激励是增强经销商积极性的核心策略之一,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 独家经销权激励政策:给予经销商独家的销售权,增强其市场竞争力。
- 买断销售权激励政策:通过买断方式,确保经销商在特定区域内的销售优势。
- 捆绑销售激励政策:通过捆绑销售的方式,提升产品的整体销量。
- 补库激励政策:在销售高峰期,给予经销商补库支持,避免缺货现象。
- 铺货激励政策:鼓励经销商将产品铺货到更多的销售终端。
- 折扣激励政策:通过给予经销商产品折扣,提升其利润空间。
- 提货激励政策:针对经销商的提货量给予奖励,刺激其积极性。
- 新品首销激励政策:对新推出的产品进行首销奖励,鼓励经销商积极推广新品。
通过上述多样化的销售政策激励,企业可以有效地提升经销商的销售积极性,从而促进整体销量的增长。
2. 返利激励
返利激励是一种常见的激励手段,旨在通过给予经销商一定比例的返利,来鼓励其增加销售量。返利的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点:
- 返利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刺激经销商销售,增加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 返利的分类:可以根据销售额、产品品类、市场区域等进行分类设定。
- 返利的兑现方式:返利可以通过现金、折扣或其他形式进行兑现。
- 设置返利系统的关键点:确保返利政策的透明度和可操作性,避免因规则不明确而引发的争议。
3. 销售竞赛激励
销售竞赛是一种通过竞争来激励经销商的有效方式。企业可以定期举办销售竞赛,激发经销商的竞争意识和销售热情。竞赛的设计应包括:
- 竞赛的类型:可以是单品销售竞赛、区域销售竞赛等多种形式。
- 竞赛的奖励:设置丰厚的奖励,包括现金、旅游、奖品等,以吸引经销商参与。
- 竞赛的宣传:通过多种渠道对竞赛进行宣传,提高经销商的参与度。
4. 限量供货激励
限量供货是一种利用稀缺性原则来激励经销商的策略。当某一产品供应有限时,经销商往往会加大对产品的推广力度,以争取更多的销售机会。
- 限量供货的内涵:通过控制产品的供应量,制造市场需求的紧迫感。
- 不限量供货的危害:可能导致市场饱和,降低产品的市场价值。
5. 促销激励
促销是提升销售的重要手段,企业可以通过各种促销活动来激励经销商。促销的设计需遵循以下原则:
- 促销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增加产品的销量和市场渗透率。
- 促销的工具:可以采用折扣、赠品、限时抢购等多种形式。
- 促销的主要方式:包括线上线下的促销活动,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提高活动的曝光率。
三、总结与展望
销售政策激励是企业与经销商之间建立良好合作关系的关键。在设计激励政策时,企业需要充分考虑经销商的需求和市场环境,制定切实可行的激励措施。同时,企业还需定期评估激励政策的效果,根据市场变化进行相应调整,以确保激励政策的持续有效性。
通过不断创新和优化销售政策激励机制,企业不仅能够提升经销商的积极性,还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分享、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