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一部分企业先学到真知识!

张永军:《教练式领导力》 ——教练技术是提高领导力、赋能企业员工的有效方法

张永军教授张永军 注册讲师 604查看

课程概要

培训时长 : 1天

课程价格 : 扫码添加微信咨询

课程分类 : 领导力

课程编号 : 4102

面议联系老师

适用对象

国有企业高管(4H)、中层管理人员、基层管理人员,企业各级项目负责人,企业人事和组织管理干部。

课程介绍

【课程对象】

国有企业高管(4H)、中层管理人员、基层管理人员,企业各级项目负责人,企业人事和组织管理干部。

 

【课程时间】8H

 

【课程背景】

建百年老店,保基业长青,就必须持续给员工赋能,提升素质能力,以提高其创新、创效水平。这正是“教练式领导方式”的应用目的。教练式领导力是一种用于人员开发和帮助mbalib.com/wiki/%E5%91%98%E5%B7%A5">员工自主实现工作目标的领导模式,它使员工在组织中能以最大的热情和创造力来工作,并把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相结合。

“教练式领导”关注的重心从做什么(what)转移到了如何做(how)。教练式领导风格的特征有:从行为上来看,是双高的,高指挥、高支持;从决策权来看,领导是在征求意见以后再做决定;从沟通上来说,是一种双向交流,并且提供反馈;从执行效果上来说,即提升了员工的素质能力,又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为高质量完成工作任务提供了可能。

教练式管理者的主要工作:帮助下属设定目标;帮助下属分析不足和问题;明确指导下属,并制定行动计划;清楚说明决策的理由,同时也听听下属的想法,促进他们提出一些新的意见和想法,必要的时候支持和赞美下属提出的任何意见和建议;在决策的过程中,领导者依然是最后的决策人。

企业管理着都迫切需要学习、提高教练式领导力!

 

【课程收益】

  1. 全面掌握教练式领导的理论、实务和创新,做一名优秀的教练式企业管理者
  2. 灵活掌握教练技术、方法、工具和流程,做一名名副其实的企业教练
  3. 熟练掌握沟通方法,灵活运用沟通艺术,提高沟通效果和效率
  4. 明确教练式领导人的主要工作,结合企业实际,全面提升员工素质能力,以及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能力,推进企业稳健发展,建百年老店
  5. 案例经典,并采用启发式和行动学习法等培训方式,提高培训的趣味性、时效性

 

【课程特色】

内容丰富、翔实,深度理解教练式领导力的理论和方法、工具和流程;逻辑清晰、语言简练,提高了培训实效;案例丰富、启发互动,注重演练结合、学以致用;语言幽默、讲演结合,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学员的教练式领导能力。

 

【课程对象】

国有企业高管(4H)、中层管理人员、基层管理人员,企业各级项目负责人,企业人事和组织管理干部。

 

【课程时间】8H

 

【课程大纲】


 

  1. 教练式领导力
  2. 管理与领导
  3. 领导力
  4. VUCA时代的特点
  5. 教练式领导力
  6. 案例赏析、分析
  7. 教练式领导的素质和能力

1、企业教练的职责和作用

2、教练式领导的素质能力模型:性格和修养、通用管理、情商领导、教练能力

3、教练的性格和修养

4、教练的通用管理能力

5、教练的情商和情商领导力:情商之父丹尼尔•戈尔曼、情商(要素)、情商领导力、

Genos情商模型、情商领导力模型

6、教练的人际技能(沟通):管理就是沟通、沟通的方法、沟通的艺术、主持会议、

演讲与口才、沟通的反思、案例赏析

7、有效授权:意义、方法、授权“三心”、“四边形”授权原则、授权的四种层次

  1. 情绪和压力管理
  2. 教练式领导的方法和艺术

1、企业教练的职责

2、企业教练的心智模型:理清目标、分析现状、探索方案、强化意愿

3、教练式领导管理技术之教练员工四要素:建立信任、有效授权、细心观察、预先准备等

4、教练式领导管理技术之教练式沟通(对话)四个能力:深度倾听、精准区分、有力提问、有效反馈

5、教练式领导管理技术之五个激励技巧:表扬、奖励;批评、惩罚;疏通、引导;事先承诺;战略、愿景

6、教练式领导管理技术之成果导向五步法:建立合约、确定目标、清理现状、制订计划、跟进学习

7、其它管理理念或技术:教练式领导的十大管理理念;六点行动力;平衡轮

 

四、案例赏析,命题行动学习、成果展示

1、教练式领导的沟通(对话)方法

2、教练员工四要素

3、成果导向五步法训练

 

小结

张永军老师的其他课程

• 张永军:儒学与企业管理者的修养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当前,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正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全面实施“全国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在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和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上取得明显成效,在推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上取得明显成效,在提高国有企业活力和效率上取得明显成效,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切实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突出抓好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是“全国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的重点工作之一。要求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的政治优势,推进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把提高企业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作为企业党组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加强对混合所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指导。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对企业家高度信任、充分授权,对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成绩突出的企业领导人员,给予更大力度的物质和精神激励。国有企业要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水平上发挥引领作用,是“全国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的又一重点工作。要求国有企业对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发挥带动作用和重要影响力。根据不同行业集中度要求,推动形成比较好的市场结构。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要相互配合,推进兼并重组和战略性组合。路线和方针确定后,企业改革的成败和成效、企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关键在企业领导人。所以,强化企业党员干部的教育,持续提高企业管理层素质能力是推动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基础性工程。一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通常包括个人修养、政治素质、管理能力、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等。其中,持续提高企业党员干部的修养最为重要,最为紧迫,也最为艰巨。前几日,我收到了张永军同志送来的新作《儒学与企业管理者的修养》书稿,认真阅读了全书内容,颇有收获,非常欣慰,萌生了给该书写个推荐序的想法,希望更多的企业管理者能够读到此书,从中受益。张永军同志在企业管理和企业培训岗位上工作39年了,他非常热爱企业管理和企业培训工作,先后完成了“中国石油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等6个科研项目,编著了《现代职业教育理论与实务》(中国言实出版社)等著作6本,发表了《提高管理人员知识、素质和能力的对策》等论文20余篇。他还面向企业,长期承担着“项目管理”“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理论/实务/创新”“教练式领导力”“高效团队建设”“企业内训师培训技巧”等15门课程的授课任务,桃李满天下。***总书记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领导干部也要学习,以学益智,以学修身。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所以,企业管理者要积极学习国学,特别是积极学习在国学中处于主体地位的儒家文化,从中汲取营养,全面提高自身的修养和能力,服务现代企业管理。《儒学与企业管理者的修养》是张永军同志为企业管理者编著的新作,该书通过儒学智慧与企业管理、仁者爱人、仁者心静、仁者乐观、仁者勤学、仁者忠诚、仁者诚信、仁者宽恕、仁者廉政等九章,对提高企业管理者的修养作了论述。“仁”是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是企业管理者修养的核心要素,更是企业管理者其他修养要素的根基。针对每一个修养要素,作者分别从“典籍名句”“案例赏析”“智慧启迪”和“方法措施”四个方面作了详述,使读者不但从儒家文化中得到智慧启迪,从典型案例中得到赏析借鉴,还能学习提升修养的方法和措施,践行到实际工作中,真正将企业管理者的“修养”落了地,见了效。《儒学与企业管理者的修养》内容丰富,特点突出。之所谓内容丰富,体现在该书把企业管理者的修养分为仁爱、心静、乐观、勤学、忠诚、诚信、宽恕和廉政等八个方面论述,涵盖了一个现代企业管理者需具备的主要性格和修养要素。对于每个修养要素,作者引用大量儒家文化和儒家代表人物的“典籍名句”,给出儒家提高各个修养要素的思想、意义和方法;针对每个修养要素,均列举出几个我们熟悉的“案例赏析”,在案例赏析中,领会儒家文化的内涵和精神实质,使读者从中得到感悟、借鉴和提升;“智慧启迪”归纳总结了儒家文化针对每一个修养要素的思想和观点,使我们能够很直接地感悟真谛、得到启迪;“方法措施”给出的是提高每个修养要素的具体方法和措施,使我们很容易参照执行、持续提高这一方面的修养。之所谓特点突出,体现在该书是为企业管理者撰写的一本专著,全书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提升企业管理者的修养为主线,以提高企业管理者的领导力为抓手,综合论述、重点突出、深入浅出,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较高可读性和实用性。人才是企业的第一资源,企业之间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进入新时代,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普遍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全面提高企业干部员工的素质能力,持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落实“人才强企”战略的重要手段,就是抓住企业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这一“三项制度改革”的“牛鼻子”,科学合理确定契约目标,强化薪酬激励约束,严格退出管理,加快从传统的“身份管理”向市场化“岗位管理”的转变,树立“有薪酬就得有业绩”的理念,推动管理人员“能上能下”成为常态。在此基础上,大力压缩管理层级,优化队伍结构,提高管理、技术、操作和国际化人才队伍的素质能力,逐步形成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机制,达到优化干部队伍、激发员工活力、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所以,各企业要按照国家有关要求,遵循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基本规律,结合企业自身具体情况,对症下药、多措并举,有计划地提高企业干部员工的素质能力,把“人才强企”战略落到实处,推动企业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发展。儒学提高修养,修养涵养人才,人才成就企业!               前言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国五千年文化的精华应当得到继承、传播、践行和发展,使之古为今用。***总书记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是学习、传承、践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典范。***总书记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学习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高尚的精神追求。历经磨难而不衰的中华文明,蕴涵着丰富而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企业管理者掌握着企业的资源配置,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是企业目标的确认者、企业计划的制订者、企业组织的建构者、企业工作的指导者和企业战略的实践者,其素质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企业发展的进程、质量和效益。企业管理者的素质能力由四个要素构成,即品德素质(修养)、知识素质、能力素质、身体素质等。本书旨在讨论儒学与企业管理者的品德素质,或说修养。国学就是一国之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智慧。创立儒学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孔子、孟子、荀子和孔子的学生等。儒学的功能作用是告诉我们如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学的主要思想是仁、义、礼、智、信等。儒学的核心思想是“仁”,就是“爱人”,“仁者爱人”。儒学的主要典籍有“四书五经”等。“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儒学告诉我们如何提高品德素质或修养。品德素质或修养,是指人们分辨善恶、为人处世的能力和品格,它决定了人与人、人与企业、人与社会、人与世界各种关系的正确认识,是人们处理各种事务的思想基础,是实现自我完善、家庭和谐、企业高质量发展以及国泰民安的前提条件。对于修养,儒家多指按照其学说思想培养一个人完善的人格,使其言行合乎规矩。企业管理者的修养主要体现在仁爱、心静、乐观、勤学、忠诚、诚信、宽恕、廉政等八个要素之中,其中“仁爱”是核心要素,其他七个要素,都是“仁爱”这一核心要素的一种表现形式。《儒学与企业管理者的修养》一书,通过儒学智慧与企业管理、仁者爱人、仁者心静、仁者乐观、仁者勤学、仁者忠诚、仁者诚信、仁者宽恕、仁者廉政等九个章节,引经据典释义,深入浅出解读,针对提高企业管理者的修养作了详实论述和深入剖析。针对每一个修养要素,如“仁爱”,该书又分别从(儒学的)典籍名句、案例赏析、智慧启迪和方法措施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通过“典籍名句”的学习,企业管理者将掌握儒家对每个修养要素的基本观点和思想;通过“案例赏析”和“智慧启迪”的学习,企业管理者将深刻理解提高各方面修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方法措施”的学习,企业管理者可以结合自身情况,掌握一些提高修养的方法和措施,从而全面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成为一个具有较高品德修养和人格魅力的企业管理者。《儒学与企业管理者的修养》一书中的第一、二、三、六、七、九章由张永军同志编写,第四、五、八章由张永军同志和董功同志共同编写,全书由张永军同志统编,由董功同志统校。在编写过程中,崔伟杰、曾木生、崔建忠、王伟、赵晖和李永卫等同志参与了部分资料的整理和书稿的校对工作,在此表示感谢。本书参考了刘丽荣同志编著的《中华国学修养》、李荣胜同志编著的《国学是什么》和宋志明同志编著的《国学中的经营之道》等书籍,并从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百度平台获取了一些珍贵信息和参考资料,在此对原作者一并致谢。作者真诚希望本书对企业管理者有所助益,能够帮助大家学习儒学、提高修养,早日成为一名品德素质(修养)、知识素质、能力素质、身体素质都优异的现代企业管理者或企业家,为推动企业和社会进步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编者                                                  2021.6                   目录    儒学智慧与企业管理      第一节   国学的定义和内涵               一、世界四大文明古国               二、国学的定义               三、国学的内涵第二节   儒学和儒学智慧               一、孔子、孟子和荀子               二、四书五经第三节   儒学的管理智慧               一、“为政以德”,企业管理(者)的最高境界               二、“三纲八目”,塑造企业家的必由之路               三、“志”和“志气”,企业文化的核心要素               四、“任人唯贤”,选人用人的基本原则               五、“诚实守信”,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六、“克己复礼”,健全企业规章制度               七、“义利合一”,基业长青的基本定律   仁者爱人第一节   典籍名句               一、仁,仁爱、相亲               二、仁,仁德、有仁德的人               三、仁,仁慈、仁德、厚道               四、仁,思念、致谢之心意第二节   案例赏析               一、伤到人了吗?               二、唐太宗李世民的“仁政”               三、焦裕禄精神               四、企业家阎志的“仁爱”情怀第三节   智慧启迪               一、儒家仁爱思想的内涵               二、做一名“仁亲”的企业管理者               三、做一名“仁民”的企业管理者               四、做一名“仁物”的企业管理者      第四节   方法措施               一、践行“仁亲”的方法措施               二、践行“仁民”的方法措施               三、践行“仁物”的方法措施  仁者心静第一节   典籍名句               一、静,静止、不动               二、静,寂静、宁静、默不作声               三、静,沉静、心静、深沉、有定力               四、静,净尽、没有剩余 第二节   案例赏析               一、拿破仑冷静“救人”               二、裴度失印不急找               三、任正非:企业不可穿上“红舞鞋”第三节   智慧启迪               一、“心净”才能“心静”               二、“心静”是一种健康的精神境界               三、“心静”是成就学业、科学管理的前提条件      第四节   方法措施               一、做到“心净”的方法措施               二、做到“心静”的方法措施  仁者乐观第一节   典籍名句               一、乐,喜悦、愉快、快乐               二、乐,使人快乐、使人快乐的事               三、乐,对某事心甘情愿               四、乐,乐观第二节   案例赏析               一、勾践卧薪尝胆               二、乐观派诗人苏东坡               三、马云的艰苦创业史               四、霍金:我的手指还能活动第三节   智慧启迪               一、“乐观”来源于使命和自信               二、“乐观”才能“坚毅”               三、“乐观”才能“勤奋”               四、“乐观”才能“勇于奋斗”      第四节   方法措施               一、保持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二、克服困难,扭转败局,取得胜利               三、提高情商领导力,做一名乐观、有为的管理者   仁者勤学第一节   典籍名句               一、学习,必须具备的素质能力               二、勤奋好学,并持之以恒               三、勤于思考,学以致用               四、汲取圣贤智慧,提升素质能力               五、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第二节   案例赏析               一、头悬梁锥刺股               二、“水滴石穿”精神成就的科学家               三、毛泽东的勤学人生第三节   智慧启迪               一、“立志”是成就学业的前提               二、“勤奋”是成就学业的保障               三、儒家教育思想内涵:学、思、行      第四节   方法措施               一、终身学习,让学习成为干部员工的终身习惯               二、全过程学习,让学习贯穿项目运行全过程               三、团队学习,让团队(或企业)智力开发见到实效   仁者忠诚第一节   典籍名句               一、忠,忠诚无私、尽心竭力               二、忠,忠厚               三、忠,同“中”,指中间、适中第二节   案例赏析               一、主过不谏非忠也               二、“忠诚”典范周恩来               三、从米店小老板到塑胶大王第三节   智慧启迪               一、做人要忠心耿耿、赤诚无私               二、做事要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三、做管理要爱企如家、恪尽职守               四、面对诱惑要忠贞不屈、清正廉洁       第四节   方法措施               一、培育并提升自身的忠诚度               二、培育并提升员工的忠诚度               三、培育并提升客户的忠诚度   仁者诚信第一节   典籍名句               一、信,诚实、诚信、不欺骗               二、信,守信用、信任或相信、听任               三、信,使者、传送函件的人;书信、消息               四、信,通“伸”,即伸张、施展第二节   案例赏析               一、立木为信               二、烽火戏诸侯               三、“接力”还钱               四、大企业家柳传志的诚信小故事第三节   智慧启迪               一、为人要言而有信               二、为学要求真务实               三、为政要守法诚信      第四节   方法措施               一、提高诚信意识,提升全员素质               二、提高法律意识,强化合规经营               三、优化治理结构,健全诚信体系               四、培育诚信文化,讲好诚信故事    仁者宽恕第一节   典籍名句               一、恕,恕道、体谅、恕心               二、恕,宽恕、原谅、饶恕第二节   案例赏析               一、吕坤《呻吟语》:恕人有六               二、武则天、娄师德和狄仁杰的故事               三、绝缨掩过               四、陶行知先生的四块糖果第三节   智慧启迪               一、“恕”,行仁之方               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第四节   方法措施               一、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二、成就自己,成就员工,成就客户,发展企业               三、企业管理者用人“七恕”   仁者廉政第一节   典籍名句               一、廉,厅堂的侧边、边、棱角               二、廉,正直、刚直、品行方正;廉洁               三、廉,狭窄;低廉、便宜               四、廉,考察、视察;断裂第二节   案例赏析               一、羊续悬鱼               二、不贪为宝               三、忠诚、清廉、奉献的国企干部张进第三节   智慧启迪               一、内圣外王的廉政思想               二、知耻遵礼的高尚修养               三、安贫尚俭的价值取向               四、清正廉洁的为政思想      第四节   方法措施               一、提高品德修养,实现以德养廉               二、持续道德教化,实现以教育廉               三、遵守纪律规矩,实现以制保廉               四、强化执纪问责,实现以法促廉 后  记           第一章  儒学智慧与企业管理 北宋思想家张载认为,儒家文化的价值体现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作为中国人,不能忘记传统;作为管理者,不能忘记儒学。国学是一国之学,是以儒学(代表人物孔子等)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成果的统称。儒家文化博大精深,融合了丰富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智慧。修身是指陶冶身心、涵养德性、修持身性,修身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和前提。企业管理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创新等活动的总称。学习儒家文化之“为政以德”“克己复礼”“民无信不立”“任人唯贤”和“义利合一”等管理和经营智慧,对现代企业管理有巨大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第一节  国学的定义和内涵 文明,是人类历史积累下来的有利于认识客观世界、符合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的人文精神、发明创造的总称。文明要素主要包括家族、工具、文字、语言、乡村、城市、国家、科学技术和文化体系等。按照文明要素在时间和地域上的分布,世界出现了四大文明(古国),分别是两河文明(古巴比伦)、尼罗河文明(古埃及)、印度河文明(古印度)和华夏文明(中国)。时至今日,两河文明、尼罗河文明和印度河文明几乎消失殆尽,只有华夏文明依然生机勃勃,表现出巨大的时代价值。儒学作为华夏文明的主体,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得以延续的内在动力。 一、世界四大文明古国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分别是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和中国。古巴比伦,位于西亚(现在属于伊拉克)。古巴比伦文明是两河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明约于公元前4000年形成。两河文明的主要贡献有:世界最早的人类文明,即两河城邦文明(6500—6000年前);世界最早的文字,即苏美尔人楔形文字(5200年前);世界最早的城市,即耶路撒冷附近的耶利哥城(8000—1万年前);世界最早的冶炼,即金银矿石冶炼(7000年前);世界最早的历法,即苏美尔人太阴(月)历;世界最早的系统宗教之一,即犹太教(4000年前)等。公元前539年,新巴比伦王国被波斯帝国灭亡。到中世纪(公元5世纪后期到公元15世纪中期),两河文明逐步被伊斯兰化。古埃及,位于西亚及北非交界处(现在属于埃及)。古埃及是古埃及文明或尼罗河文明的发源地,该文明约于公元前4000年形成。古埃及文明的主要贡献有:世界最早的统一王朝,即美尼斯建立的埃及第一王朝(5100年前);世界最早的数学,即古埃及数学(5200年前);世界最早的专用写作工具,即芦苇笔、莎草纸(5000年前)等。公元前30年,托勒密埃及王国被罗马帝国吞并。公元三世纪,古埃及文化与宗教没落并消失。古印度,位于南亚(现在属于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古印度是印度河文明和古印度文明的发源地,该文明分别于公元前3100年和公元前1000年形成。印度河文明和古印度文明的主要贡献有:印度数字;世界上最早的三角函数,出自《太阳悉檀多》(公元1世纪);世界上最早的日心说,出自《阿利耶毗陀论》(公元499年);世界上最早的系统宗教之一,即印度教(4000年前)等。公元前1750年,雅利安人入侵,印度河城邦消失,印度河文明也因外族入侵而消失。公元前187年,恒河流域的孔雀帝国灭亡,民族之间、宗教之间矛盾尖锐,文明停滞不前,部分文明消失。中国,位于东亚。中国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该文明约于公元前3000年形成。(古)华夏文明的主要贡献有:世界上最早的铜冶炼技术,即陕西西安姜寨遗址冶炼黄铜(6700年前);世界上最早的农业,即江西万年县万年仙人洞遗址驯化水稻、栽培稻植硅石(1.2万年前);世界上最早的造船技术,即浙江萧山跨湖桥遗址独木舟(8000年前);世界上最早的酿酒技术,即河南舞阳贾湖遗址果酒沉淀物(9000年前);世界上最早的乐器,即河南舞阳贾湖遗址骨笛(9000—8600年前);世界最早的哲学著作,即老子《道德经》(2500年前);世界上最早的军事学著作,即孙武编著的《孙子兵法》(2500年前)等;2000多年前,儒学(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作为中华完整的一个文化体系,基本形成。作为一个系统的文明(文化)体系,古巴比伦文明、古埃及文明和古印度文明几乎消失殆尽,只有华夏文明,其内涵日益丰厚,影响力持续提高。古老的华夏文明、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思想理念、传统美德、人文精神和学术成果,她推动着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时至今日,她依然生机勃勃,表现出巨大的时代价值。华夏文明坚定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全球中华儿女为之骄傲。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延续至今,且充满着健康、快速发展的无穷活力。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愿景必将实现。 二、国学的定义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通常称之为“国学”。“国学”一词最早出现在清末。当时,国人称西方文化为“西学”,称中华传统文化为“国学”,以示区别。“国学”一词从产生至今,有两种含义,其一是指国家设立的学校,如太学、国子监等;其二是指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和学术,包括哲学、历史学、考古学、文学、语言学等。现代学者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研究广泛、深入,成果丰硕。从广义上讲,国学就是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成果的统称;从狭义上讲,国学就是作为中华主流文化的儒学。或说,国学是一国之学,是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的统称。“国学”是个差异性概念。区别于“西学”等外来文化,国学是中国的本土文化;区别于中国现代文化,国学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古代的社会科学(含人文科学)。 三、国学的内涵 广义上讲,国学是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成果的总称,国学的内涵有九个方面的内容:汉字和汉语、文学艺术、儒家文化、道教文化、佛教文化、民族民俗学、政治学和史学、自然科学、法家等其它文化,其中以儒家文化为主体。 汉字和汉语。汉字和汉语是中国文化和学术的基础,从我们祖先发明了象形字至今,已经有5000多年的历史了。汉字的造字有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等多种方法。汉字和汉语是人类最先进的文字和语言之一。2、文学艺术。从上古时期(或远古时期,距今300万年─公元前21世纪)人类知道用树叶遮挡身体,到古代较高审美意识的建立,产生了诸多辉煌的、有较高审美价值的古代文学艺术,主要有文学、绘画、音乐、戏曲、书法、服装艺术等。 3、儒家文化。公元前500多年,孔子创立了儒家文化的雏形,后经孟子、荀子和孔子的诸多学生完善、丰富和发展,形成了中国第一个完整的文化体系——儒家文化。儒家文化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智慧,倡导血亲人伦、现世事功、修身存养、道德理性,其主要思想是仁、义、礼、智、信、忠、恕、孝、悌、勇等,其中以“仁”为核心思想。儒家典籍“四书五经”,充分体现了儒家文化的精髓。“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经》《书经》《礼记》《易经》《春秋》。儒家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和学术中起着主导作用,处于主体地位。 4、道教文化。道教之名来源于老子和其《道德经》。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末期人。老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文化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老子是道教始祖,被尊称为“太上老君”。老子所著《道德经》被誉为万经之王,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著作之一,对中国哲学、政治、宗教、科学等影响深远。《道德经》是除《圣经》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对世界文化也产生了深刻影响。《道德经》主要论述“道”与“德”:“道”不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个体修行或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所指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必须具备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为人处世的方法。老子思想和《道德经》智慧的主要内涵:一是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二是朴素的辩证法;三是重视“人”和“民”的价值,主张“圣人无私”“虚其心”和“以德报怨”等价值观,倡导“谦和”“不争”“虚心实腹”的处世态度,以及“柔弱胜刚强”的理念;四是鲜明的政治主张,倡导“简政”,主张“无为”。“无为”不是没有作为、不作为的意思,而是指不妄为,不乱为,不过多干预的意思。道教与道教文化。公元2世纪,东汉丰县(今江苏徐州丰县)的张道陵在四川鹤鸣山创立了道教。道教作为一套完整的道教文化体系,至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了。道教文化的主要内容:一是道教以“道”为自己的最高信仰,以《道德经》为最根本经典;二是道教重生、贵生,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三是道教完善并形成了一套祭祀神明、敬拜祖宗的仪规;四是道教认为“身国同治”“内圣外王”“无为而治”是治国和修身的通用原理;五是道教倡导积功累德、举善济人的价值观等。 5、佛教文化。佛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世界三大宗教。佛教是由印度人释迦牟尼于公元前六世纪到公元前五世纪创立的,大约在西汉末年传入中国。因佛教的哲理部分与儒家、道家学说互相影响,转而发展成为了中华民族的宗教之一。佛教认为,世人的苦皆因贪、嗔、痴而生;以无我为核心,推崇佛法,力求解除人们心中的枷锁。传入中国已久的佛文化,不断发展,影响力持续提高。中国有十大著名的佛教圣地:拉萨大昭寺、拉萨布达拉宫、陕西法门寺、四川峨眉山、北京灵光寺、河南嵩山少林寺、河南洛阳白马寺、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 6、民族民俗学。民族民俗学是以国家和民族的民俗文化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社会学科。中国民族民俗学的研究对象为五十六个民族的民俗文化。中国的民族民俗一般分为三类:一是社会生活类,包括生活方式(如服饰、饮食、居住等)和风俗岁时(如婚嫁、丧葬、祭祀、节令等);二是民间文艺,包括歌谣、谚语、谜语、绘画、雕刻、铸造、音乐、戏剧、编织等;三是丛谈类,包括传说、预言、神话、童话等。 7、政治学和史学。政治学是一个历史范畴,它与国家相伴而生,又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改变和丰富其内涵。在中国古代,“政治”主要指布政治事,“政者事也”“治者理也”“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在君为政,在民为事”等都属于古代政治的主要内涵。政治的活动方式是“治”和“理”,对象是“人”,目的是使人安定、服从管理,使国家和社会有秩序。总之,中国古代所说的“政治”,主要是指治国之道。古代国家政权的核心是君主与君主制度。中国古代政治学包括国家、政体、法制的理论,还关注政治哲学、社会模式理论、治国方略与政策理论、政治实施理论、政治权术与政治艺术理论、政治道德理论等等。中国古代史学。史学是通过史料来研究和描述人类历史的一门学科。中国古代史学指先秦时期至鸦片战争以前的中国史学。中国古代史学的主要特点是:求实直书、书法不隐;德识为先、才学并茂;学兼天人、会通古今;以古为镜、经世致用等。中国古代典型的史学经典丰富多彩、举不胜举,如《尚书》《春秋》《战国策》《史记》《汉书》《廿四史》《资治通鉴》和《明夷待访录》等。 8、古代自然科学。根据社会发展阶段,自然科学分为古代自然科学、近代自然科学和现代自然科学。古代自然科学指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早期的自然科学。中国古代最发达的四门自然科学是农学、医学、天文学和数学。古代关于自然科学的著作主要有:《皇帝内经》《禽经》《墨经》《水经注》《九章算术》《梦溪笔谈》《天工开物》《齐民要术》《本草纲目》和《农政全书》等。 9、法家文化。法家是先秦诸子中颇具影响的一个学派,主张以法治国,强调明刑尚法、信赏必罚,倡导发展经济、富国强兵,君主专制、尊主卑臣。最早的法家代表人物是春秋时期的管仲、子产,实际创始人是战国初期的李悝和吴起等人。战国末年的韩非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兼取儒、道诸家智慧,主张法、术、势三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法治理论体系。古代法家文化的主要著作有商鞅及其后来学者著述合编的《商君书》,以及韩非等人编著的《韩非子》等。在春秋战国时期,以孔子(儒家文化)、老子(道家文化)、墨子(墨家文化)为代表人物的三大哲学体系为基础,形成了诸子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局面。诸子百家中流传比较广泛的有儒家、道家、法家、墨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兵家和医家等。如荀子所说,“诸侯异政,百家异说”。到汉朝汉武帝时期,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人物的儒家思想的地位逐步突出,成为主流;到了宋朝,随着程朱理学的不断完善,儒学又有了跨越式发展。儒家文化对中国其他少数民族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影响到了邻国。  第二节  儒学和儒学智慧 儒学即儒家学说、儒家文化。儒学是由孔子创立,孔子、孟子、荀子和众多学者共同完成的一种完善人性和社会伦理的学说。儒学的主要思想是仁、义、礼、智、信等。儒学作为中国古代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基石,成为中华民族2000多年封建社会的主流文化。儒家文化对今天的影响仍然致深、致远,对世界的影响也将越来越大。儒家典籍浩如烟海,最具代表性的是“四书五经”。儒学内容丰富、博大精深,称之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智慧,也不为过。 一、孔子、孟子和荀子 学习儒学,必须了解儒学的三个主要创始人孔子、孟子和荀子。 1、孔子。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于公元前479年去世,从出生距今已经有2570多年的历史。孔子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孔子是儒家文化的创始人,是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孔子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位列首位。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意思是,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在人生道路上站稳脚跟,四十岁心中不再迷惘,五十岁知道上天给我安排的命运,六十岁听到别人说话就能分辨是非真假,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地说话做事,又不会超越规矩。这是孔子对自己成长过程的描述。孔子的一生,除了少数几年做官外,其余时间都是在学习经典,从事教育,整理删编儒家典籍,传播儒家文化。孔子的主要贡献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创办了私学。孔子倡导“有教无类”,他用毕生精力创办私学,使教育从达官显贵走进平民百姓。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有:忠于教育、仁爱学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身作则、学以致用;志存高远、持之以恒;克己内省、改过迁善;立德树人、教学相长;因材施教、启发引导等。孔子的教学内容主要有文(文字、文化、文明)、行(品行、行为)、忠(忠厚、忠诚)、信(信义、信用)等。由此可见,孔子的道德教育是通过“行”“忠”和“信”三门课程的教育来完成的,这足以说明孔子高度重视一个人品德的教育和修养的提高,并从多个维度教育、培养、提高一个人的品德修养。二是创立并传播儒学。孔子以毕生精力学习经典、研究经典、删编经典、传播经典,创立并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儒家学说。儒学的理论体系和主要思想全部包含在了“四书五经”之中,稍后阐述。因为孔子擅长礼仪,经常为别人主持操办婚丧嫁娶、祈神祭祖等仪式,鲁国又十分重视礼仪,各种礼仪、仪式自然也就成为一种职业,称为“儒”。这就是称孔子创建的这一门学派为“儒家学说”的由来。孔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传播儒家学说,教授了弟子三千、七十二贤。后来,七十二贤把孔子、孔子学生们的讲话和辩论收集起来,编写成了《论语》一书,使孔子的儒家思想得以收集整理和广泛流传。三是删修了“六经”。孔子一生都在收集、整理、学习、研究历史流传下来的典籍、文章、碑刻、钟鼎等,删修了《诗经》《尚书》《礼经》(这里的《礼经》是指《仪礼》)、《易经》《春秋》和《乐经》等六部经典。除了《乐经》失传外,其他五部经典都流传至今,后世称之为“五经”。儒学的理论体系全部包含在“四书五经”之中。 孟子。孟子生于公元前372年(晚孔子约179年),于公元前289年去世,从出生距今已经有2390多年的历史了。孟子名轲,字子舆,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亚圣”,是孔子之后、荀子之前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为“孔孟”。孟子是孔子之孙子思弟子的学生(门人),自称“私淑孔子”。他曾说过:“乃所愿,则学孔子也。”孟子主张“仁政”和“义”等思想,他最早提出了“民贵君轻”思想。孟子利用毕生精力学习、传播、研究、丰富儒家文化,他特别强调“义”的意义,最大程度丰富了儒家文化中“义”的内涵。孟子抱负远大,曾经立下“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豪言壮语,但最终“平天下”的愿景也没能实现。到了晚年,孟子回到老家,教学传道、著书立说。主要著作有《孟子》一书。《孟子》是儒家的主要经典,也是“四书”之一。 荀子。荀子生于公元前313年(晚孔子约238年),于公元前238年去世,从出生距今已经有2330多年的历史了。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 ,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荀子继孔子的“仁”和孟子的“义”后,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礼”和“法”的内涵,重视规范人们的行为。荀子唯独推崇孔子的思想,认为孔子思想是最好的治国理念。孔子创立了仁学,确立了儒家人道学的基本架构;孟子发展了仁学思想,丰富了“义”的内涵,并阐发了儒家的内圣学;荀子丰富了孔子的礼学思想,阐发了儒家的外王学。在孔子、孟子、荀子共同努力下,完成了儒家人道学的建构。由此可见,荀子“礼”和“法”的应用,使得儒家的人道学和“内圣外王”思想有了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真正把“以儒治国”和“以仁治国”落到了实处。 二、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著作,包含了儒家的全部重要思想和智慧,记载了我国早期思想文化发展史上政治、军事、外交、文化和法礼等各个方面的史实资料。“四书五经”是历代儒家学子学习、研究的核心经典著作。“四书”是指《大学》《论语》《孟子》和《中庸》。“四书”之名始于宋朝。《论语》和《孟子》分别是孔子、孟子及其学生的言论集。 《大学》和《中庸》则是《礼记》中的两篇文章。《大学》是孔子讲授“初学入德之门”的要籍,经曾子(孔子之孙子思的老师)整理成文;《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之书,由孔子之孙子思整理成文。首次把“四书”作为一个名字称呼的,是南宋著名学者、大儒朱熹。“四书”的排序为:《大学》《论语》《孟子》和《中庸》。 《大学》。《大学》是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作品,相传为曾子所作,全书仅有1747个字,是“四书五经”中最短的一部。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它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大学》是一部论述个人道德修养与治国安邦关系的哲学著作,其核心内容是“三个纲领”以及实现纲领的“八个条目”。三个纲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新)民,在止于至善。”就是说,大学的教育目标,就在于修明自己内在的清明德性,就在于使民众日新又新、取得进步,就在于道德修养达到最完美的境地。为了实现“三个纲领”,《大学》又给出了“八个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格物”就是学习研究客观存在的知识及其原理;“致知”就是把自己的知识和认识达到极致;“诚意”就是使自己的意念合乎儒家的德行要求,从而不再受名利诱惑,不再自欺欺人;“正心”就是心志端正,不再受自身情绪干扰或蒙蔽;“修身”就是修明自身,达到明德的要求;“齐家”就是使家庭长幼有序、和睦共处;“治国”就是治理好国家,保持稳定有序;“平天下”就是治理天下,使得天下太平。 《论语》。《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约公元前400年),全书共20篇,合计15926个字。《论语》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之理等多方面内容,它比较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教育原则等。我们通过学习研究《论语》,可以了解儒家的主要思想:儒家倡导以“仁”为核心的伦理道德;儒家推崇以“礼”为核心的社会政治,以及以“中庸”为核心的认识方法论;儒家主张“以德立人”和“为政以德”等治国理政的思想。“仁”是孔子或儒学的核心的思想。《论语》中不但论述了“仁”的丰富内涵,还给出了达到“仁”的途径,并且批评了“不仁”的行为。《论语》一书的主要特点是语言简练、用意深远,且具有一种雍容和顺、纡徐含蓄的风格。 《孟子》。《孟子》是儒家的主要经典著作,战国中期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所著。《孟子》记载了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内容涉及人性本质、品行修养、文化教育和社会政治等各个方面。《孟子》全面继承并发展了儒家学说。《孟子》一书的“民本思想”是对儒家“人道思想”和“仁政思想”的发展和丰富,主要体现在:一是战争观中的“民本思想”,认为“春秋无义(正义)战”“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仁者无敌”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等。二是把“仁政”思想具体化了,认为“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省刑罚,薄税敛”“明君制民之产”和“失民心者失天下,得民心者得天下”等。 《中庸》。《中庸》同《大学》一样,也是《礼记》中的一篇文章,为孔子之孙子思所作,全文共计3545个字。宋代朱熹将之单独成书,与《大学》《论语》《孟子》并称“四书”。《中庸》是一部阐述儒家人生哲学的经典。“中庸”是儒家的重要观念之一,是道德行为的最高准则,主张处理事情不偏不倚,过犹而不及。这种不偏不倚、无过和无不及的“中”,正是天下万物运行最正确的自然法则;这个不变的“庸”,正是天下万物常态下运行以及不会轻易改变的常理。《中庸》还给出了“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一正确的学习方法以及认知事物的客观规律。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也出自《中庸》,这句古老的名言告诉我们,做事情一定要先制订科学、详实的工作计划。 时至唐朝,朝廷颁布的“五经”里才有了《礼记》,“五经”成为现在所指的《诗经》《尚书》《礼记》《易经》和《春秋》。在此之前,“五经”中的《礼》是指《仪礼》。 1、《易经》。《易经》是儒家的五经之首。在儒家文化创立之前,更早期的《易经》版本就已经存在,并付诸使用了。《易经》的历史更为悠久,其中蕴藏的文化也更为久远、多样。东汉《汉书》中提出了一种关于《周易》的出现时代和作者的观点,即“人更三圣,世历三古”,就是说《易经》先后由上古的伏羲、中古的周文王和近古的孔子整理和编写、丰富和完善。《易经》是中国最古老的哲学著作,它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如:“一些物质都是发展变化的”“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即抓主要矛盾”“世界上的一切物质,虽然看起来错综复杂,但是不管它的系统再大或者再小,其‘一阴一阳之谓道’的规律是不变的”等等。孔子老而好《易》,发现了人道可以学习天道、地道,会通天人,命运可以改变等规律,故作《易传》,以号召人们法天正己、尊时守位、知常明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中华思想的精髓是来自于易经的德道。德道,表现于个体层面是仁、义、礼、智、圣之德性等;表现于社会层面则是博爱、厚生,公平、正义,诚实、守信,文明、民主,和谐、法治之德性。孔子的经济思想在《易传》中也有充分、系统地表述,有“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日中为市,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这一朴素的市场
• 张永军:国学与企业管理者的修养
【课程对象】国有企业和大中型民营企业的党委书记和总经理等高管、中层管理人员、优秀基层管理人员、党员干部等 【课程时间】8H  【课程背景】路线和方针确定后,企业改革的成败和成效、企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关键在企业领导人。所以,强化企业党员干部的教育,持续提高企业管理层素质能力是推动企业改革发展的基础性工程。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通常包括个人修养、政治素质(党性修养)、管理能力、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等。其中,持续提高企业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最为重要,最为紧迫,也最为艰巨。***总书记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领导干部也要学习,以学益智,以学修身。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所以,企业管理者要积极学习国学,特别是积极学习在国学中处于主体地位的儒家文化,从中汲取营养,全面提高自身的修养和能力,服务现代企业管理。企业管理者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学习“修养”、提高修养、践行“修养”,提高人格魅力或领导力,即是一种喜闻乐见的方式,更是一条直接、快捷的途径,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程收益】1、了解国学的定义、分类,深入了解儒学的发明人、功能和思想精髓2、深入理解企业管理人员应该具备的修养要素:仁爱、乐观、忠诚、诚信、沉稳、宽恕、勤学、廉政以及党性3、掌握儒学对修养要素的定义,以及践行这些修养要素的方式、方法4、掌握现代企业管理者提高这些修养要素的方法或途径,全面提高自身修养(党性修养)5、反思、革新、向善,提升修养,以全面提高管理者的人格魅力和领导力 【课程特色】紧贴企业实际、聚焦党建问题,结合儒学智慧、突出修养提升;内容翔实、逻辑清晰、案例生动、重点突出、知行合一 【课程对象】国有企业和大中型民营企业的党委书记和总经理等高管、中层管理人员、优秀基层管理人员、党员干部等 【课程时间】8H 【课程大纲】 一、儒学智慧与企业管理1、国学的定义和内涵2、儒学和儒学智慧3、儒学的企业管理智慧二、仁者爱人1、典籍名句(1)仁,仁爱、相亲(2)仁,仁德、有仁德的人(3)仁,仁慈、仁德、厚道(4)仁,思念、致谢之心意2、案例赏析(1)伤到人了吗?(2)唐太宗李世民的“仁政”(3)焦裕禄精神(4)企业家阎志的“仁爱”情怀3、智慧启迪(1)儒家仁爱思想的内涵(2)做一名“仁亲”的企业管理者(3)做一名“仁民”的企业管理者(4)做一名“仁物”的企业管理者4、方法措施(1)践行“仁亲”的方法措施(2)践行“仁民”的方法措施(3)践行“仁物”的方法措施 三、仁者心静1、典籍名句(以下部分的三级目录略)2、案例赏析3、智慧启迪4、方法措施 仁者乐观1、典籍名句2、案例赏析3、智慧启迪4、方法措施 五、仁者勤学1、典籍名句2、案例赏析3、智慧启迪4、方法措施 六、仁者忠诚1、典籍名句2、案例赏析3、智慧启迪4、方法措施 七、仁者诚信1、典籍名句2、案例赏析3、智慧启迪4、方法措施 仁者宽恕1、典籍名句2、案例赏析3、智慧启迪4、方法措施 九、仁者廉政1、典籍名句2、案例赏析3、智慧启迪4、方法措施 十、党性修养1、领袖名句2、案例赏析3、智慧启迪4、方法措施 小结
• 张永军:《打造高绩效团队 促进高质量发展》 ——培育企业团队精神的五个抓手
【课程对象】国有企业高管(4H)、中层管理人员、基层管理人员,企业各级项目负责人等。 【课程时间】8—12H 【课程背景】充分依靠企业各级组织(团队)的高效执行,才能有效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团队是否高绩效,直接决定着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培育高绩效团队是企业各级管理者永恒的主题。著名管理大师、通用电器历史上最年轻的CEO杰克·韦尔奇指出:“我在任CEO期间,75%的精力都用在了激励我的团队上”“我不会设计,也不会制造,我全要依靠团队。”高绩效团队具有自主性、思考性和协作性等特征。团队高效了,我们的组织才更具凝聚力、战斗力和执行力,我们的企业才更有生命力。所以,企业管理者要掌握高绩效团队建设的理论和实务,特别掌握高绩效团队建设的五个抓手,通过形成团队共识、健全激励机制、建设学习型组织、建立紧密协作、培育企业文化等方法,培育并形成团队精神,建设高绩效团队,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 【课程收益】贴近企业,突出实战效果,致力于解决企业团队建设中的实际问题讲究实效,体现知行合一,致力于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的深度融合注重效益,提高性价比例,给企业和学员提供超值赋能培训,提高团队建设质量容量饱满,内容翔实,学员熟练掌握高绩效团队建设五个抓手,学以致用案例经典,采用行动学习法,灵活运用团队建设的工具和流程,建设高效团队 【课程特色】内容翔实、丰富,深度理解团队建设的理论和方法;逻辑清晰、语言简练,提高了培训效能;案例丰富、启发互动,注重演练结合、学以致用;语言幽默、讲演结合,在笑声中学习团队建设。 【课程对象】国有企业高管(4H)、中层管理人员、基层管理人员,企业各级项目负责人等。 【课程时间】8—12H 【课程大纲】 从《狼图腾》看团队建设(破冰)群狼的战略、目标群狼的首领群狼的组织群狼的计划群狼的“狼道”管理和管理的职能管理和管理的职能项目管理中的团队建设高绩效团队的特征1、自主性2、思考性3、协作性高效团队的组织建设团队建设的内容任命项目经理组建项目团队:职能型、项目型、矩阵型等;选人用人;案例赏析培育团队精神的五个抓手(重点)高效团队的特征高效团队的特点3、培育团队精神的五个抓手(重点;应用行动学习法):团队精神、团队战略和制度、目标与共识(抓手一)、沟通与协作(抓手二)、学习与提高(抓手三)、激励与鞭策(抓手四)、精神与文化(抓手五);案例赏析构建互惠互利型外部团队案例赏析 小结:团队建设工作坊(2H,其中1H设计,10分钟交流,50分钟展示)

添加企业微信

1V1服务,高效匹配老师
欢迎各种培训合作扫码联系,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