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背景】
科技的飞速发展,让人工智能(AI)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核心力量。在两会精神的指引下,AI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对于培育新质生产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本课程旨在结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深入探讨AI如何赋能产业,激发新质生产力,为中央企业、国企在践行AI+政策时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课程收获】
1. 深刻理解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及其在当代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2. 深入掌握AI技术的基本原理、发展历程及应用领域。
3. 了解AI+产业如何促进产业升级和效率提升,并探讨具体的实施路径。
4. 探讨中央企业、国企在AI+政策下的战略定位、责任担当及面临的挑战。
【课程对象】中央企业、国企领导人,AI领域从业者,经济学者,以及对AI与产业融合感兴趣的专业人士。
【课程时长】1天(6小时)
【课程大纲】
模块一:新质生产力的解读(1.5小时)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30分钟)
1. 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中国创新和实践
2. 劳动者:强调劳动者的知识和技能更新
3. 生产资料:智能设备与大数据
4. 劳动对象:更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
5. 资源配置:通过数字化、网络化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6. 特点:创新性、高效性、可持续性、变革性
第二节:新质生产力的特征(45分钟)
1. 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及与传统生产力的区别。
(1)技术水平
(2)生产效率
(3)可持续性
(4)产业结构
2. 新质生产力的主要特征(创新性、协同性、可持续性等)。
3. 新质生产力在当代经济发展中的表现形式。
第三节: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性与作用(30分钟)
1. 新质生产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2. 新质生产力在推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
3. 新质生产力对未来经济发展的影响与趋势。
模块二:AI技术概述与原理(1.5小时)
第一节:AI技术的基本概念与发展历程(45分钟)
1. AI的定义与主要分支(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
2. AI技术的发展历程与重要里程碑。
3. 当前AI技术的热点领域与前沿动态(生成式AI、大模型与AI agent)。
第二节:AI技术的基本原理与核心算法(45分钟)
1. 机器学习的基础理论与常用算法(监督学习、无监督学习、强化学习等)。
2. 深度学习的原理与神经网络架构(卷积神经网络、循环神经网络。生成对抗网络等)。
3. 自然语言处理的关键技术与挑战(语义理解、机器翻译等)。
第三节:AI技术的应用领域与前景展望(30分钟)
1. AI在各行各业的应用案例与成功经验。
2. AI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与潜在影响。
3. 面临的挑战与伦理问题。
模块三:AI+产业,赋能新质生产力(1.5小时)
第一节:AI+制造业的深度融合(30分钟)
1. 智能制造的概念与发展趋势。
2. AI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案例(智能工厂、工业机器人等)。
3. AI如何提升制造业的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
第二节:AI+服务业的创新应用(45分钟)
1. AI在服务业中的应用领域(金融、医疗、教育等)。
2. AI如何改善服务体验与提高服务效率。
3. 智慧金融、智慧医疗等典型案例分享。
第三节:AI+农业的可持续发展(30分钟)
1. AI在农业中的应用前景与挑战。
2. 精准农业的概念与实践案例。
3. AI如何助力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模块四:中央企业、国企践行AI+政策的路径(1小时)
第一节:解读两会关于AI与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20分钟)
1. 两会精神中关于AI与产业发展的重要论述。
2. 相关政策对中央企业、国企的指导意义与要求。
第二节:中央企业、国企在AI+产业中的战略定位(20分钟)
1. 中央企业、国企在AI+产业中的角色与责任。
2. 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AI+产业发展战略。
第三节: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20分钟)
1. 技术创新、人才培养与跨界合作等方面的挑战。
2. 制定针对性的应对策略与措施。
3. 成功案例分享与经验借鉴。
模块五:互动与讨论(0.5小时)
1.学员提问与答疑。
2.分组讨论:如何在各自企业中实施AI+战略。
3.分享交流:各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共同探讨AI+产业的未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