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传统机械加工产业发展背景展望
中国制造产业背景现状
中国现代制造产业正在加速进入结构性调整期,淘汰落后产能和挤掉制造泡沫会成为未来数年影响中国制造业的主要政策之一,而三年疫情又将这个进程加速缩短、影响程度剧烈放大。
而中国传统加工制造产业历经数十年发展,在逐步壮大整体产业规模同时,也形成了成本高利润薄、产能过剩和优质劳动力紧缺等经营困局;而突破当前经营上的困局需要我们站在中国制造业的角度审视行业发展中的弊病,从而彻底革除钢结构产业的相关病灶,才能真正做大做强中国制造产业,对产业是如此,对企业更是如此。
第一“弊病”,资源决定利益,价值不能影响分配:
中国制造产业在从供不应求到供过于求的发展过程中,供应链上的话语权逐渐从价值创造者主导转向资源拥有者主导,掌握关键资源的相关方通过盘剥制造剩余价值获得高速发展,同时也严重挫伤了中间制造环节发展的积极性;
第二“弊病”,投入确定规模,成本转嫁获取利润:
在薄利中挣扎的中国制造产业最终选择了以资源性投入换规模化产出,以维持利润水平的发展方式,并通过产业链上风险转移、成本转嫁等方式换取收益,从而进一步拆解了供应链合力,推高产业整体生产成本;
第三“弊病”,同质化经营,内卷中发展:
在过度竞争无限内耗的经营环境下,中国制造产业“急病投医”;从曾经学海尔、学丰田,到如今学华为、学德国……,在囫囵吞枣咽下西方各种管理方法论的同时还形成集体无意识;我们在自我否定温州模式、深圳速度的时候,并未换来符合中国特色的管理模式,并未形成符合企业战略的经营伦理,更丢弃了创新能力、开拓精神等我们传统的竞争力;同质化的管理模式无法形成差异化经营能力,反而加速竞争内卷程度。
制造型企业发展的三级目标
诞生于全球一体化分工背景下的中国现代制造,从一开始就处于微笑曲线底部,从长期看,在全球的竞争格局下,
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必须向
产业链两端突围,在技术创新方向
推动产业升级,获得对产业更大的
定价权与作用力,在需求创新方向推动模式变革,获得对市场的主动权与利益分配权;从短期看,疫情冲击使产业结构调整加速并加剧,世界格局重建给经济环境带来诸多不确定性,保持在同业中的利润优势,是在本次经济冲击和产业改革中活下来的基本前提之一。基于此,我们可以为中国制造企业的发展确定为初、中、高三级目标
初级目标,活下去:
在同质化竞争的微利制造时代,同行业企业间的成本结构相差无几,通过组织模式、财务机制、运营方法的快速调整,对固定、管理、经营等成本结构进行优化,对损失成本进行改善,实现同业中的低成本竞争优势;并于资金、市场、法律风险层面进行有效管控,从而提高企业在本轮洗牌中的生存能力;
中级目标,站上去:
精准定位市场,面向用户需求推动全过程服务产品化、全生命周期商品价值化,以市场导向的项目组织破除职能结构的低效弊端,利用信息化技术构建协同化供应链体系,通过为客户创造价值实现整体共赢共益,从而强化企业在市场中的活力;
高级目标,走出去:
创新开源与技术迭代,依托国内市场庞大的应用基础,对标产业技术长项短板,构建“完美”技术应用场景;紧跟一带一路国家政策扬帆出海,让中国制造赋能世界经济、造福社会发展。
中国加工制造产业发展背景展望
基于对中国制造产业整体内外环境分析看,中国传统机械加工企业需要从三方面变革创新;
组织创新:用经营职能单元化进一步调动组织整体活性
一方面互联网平台下催生的众创、迭代发展模式极大刺激了企业家激发组织热情的决心与信心,同时中心化的层级式组织结构愈来愈不能适应多变市场下精简高效的经营需求;稻盛和夫阿米巴经营哲学、海尔SBU组织变革、华为行业解决方案军团等都是该需求下的创新实践;
未来组织如何以价值决定利益?如何强化经营伦理建设?如何高效调度资源共享?如何实现组织整体迭代改进?……,是制造企业组织变革创新的关键课题。
制造创新:加速智能制造技术实现工厂少人化作业
基层劳动力社会地位下滑,优质劳动力缺乏问题从长期看无法缓解,而能快速实现减员增效的自动化生产技术与能促进制造竞争力提升的智能化制造技术将成为企业当下脱困的主要方案之一;作为低成本高效率生产典范管理模式的精益生产与代表工业4.0方向的智能制造技术融合,正成为更多大中型企业研究的内容,并将逐步向中小企业推广;
从工业2.0直接跨入工业4.0的中国制造,需要大量运用IE工业工程技术、精益制造方法、零缺陷质量控制思路等工业3.0时代先进管理工具分析制造系统现状,梳理清楚制造价值浪费,锁定准确技术质量瓶颈,才能勾勒出符合中国制造特色的智能制造体系,才能在从自动化到智能化的变革中找出正确路径,才能在信息采集、数据库建设、决策建模、自动化执行等方面做出正确选择。
供应链创新:用一体化的供给关系提升经济疲软下供应链经营效益
经济疲软下供应链上企业收缩资金是必然选择,而资金周转效率又决定了微利制造下企业的盈利能力,提及多年的供应链金融受技术手段与法规监管机制滞后的影响迟迟难以普及,但在当下宏观政策推动下可能加快破局应用;汽车业、白色家电业成熟的供应链模式因其能在多品种快交付市场中维持低库存水平将被越来越多其他制造行业借鉴;利用信息技术构建供应链一体化运营平台已是大多数行业头部企业的选择方案。
未来的工业竞争将从企业间发展到供应链之间的整体竞争,以创造价值决定利益分配的共赢关系、去中心化的圈式供应链结构与一体化协同运营能力将极大提升制造供应链竞争力水平。
二、【标杆工厂建设】愿景与思路
项目愿景:打造行业领先的低成本高效率制造能力,使工厂管理模式成为行业标杆
对标“发动机零部件” 制造企业推动创新管理
传统减速机产品线
1.1.一个流连续化制造,实现“多品种短周期”订单交付能力;
建设及夯实从铸造~表面处理、从机加~组装两段单件连续流转加工;实现最短订单加工周期、最高生产效率和最低产品制造成本;
1.2.过程一致性质量控制,实现“零缺陷”品质控制能力;
借鉴汽车产品质量策划与控制标准,从技术需求导入
工艺设计开发过程质量控制
售后质量服务全过程推动标准化质量控制,
以上的质量水准实现持续降低的技术质量成本。
2.1.拉动式生产组织流程,实现“人、机、料、法、环”协同化制造;
借鉴JIT生产方式,在制造现场推动“作业岗位拉动辅助支持”
“瓶颈工序拉动制造产线”
“生产计划拉动工厂职能”的三级拉动式生产模式,实现最高的现场制造效率和精简的组织规模配置;
2.2.供应链一体化经营,实现“物料零库存”管理水平;
借鉴汽车业成熟的供应链拉动式运营模式,推动VMI、3PL等适宜的供应链模式,实现企业零库存物料管理水平和快速流转的供应链物控能力;
3.1.整合简单标准化管理体系,逐步实现数字化车间、智慧化工厂管理
借鉴“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导入“大质量”管理体系,整合经营质量与管理质量,形成公司简单标准化管理体系,实现经营管理质量横向可对比纵向可迭代;并融入信息化管理系统
3.2.实现工作全面量化管理,实现多劳多得的分配机制与优者更优的人才保障;
借鉴美图外卖薪酬模式,实行成本动因管理机制,组织全体实现按劳取酬,推动员工收入超越行业水平、组织管理成本远地行业水平。
三、【标杆工厂建设】路径规划
循序渐进、因势利导的整体路径规划
项目按“A~方法定策期”、“B~组织保障期”和“C~技术实现期”分阶段推进,逻辑如下图:
A~方法定策期(2024年):统一全员降本增效产业标杆建设目标的思想,完成对标杆目标的定量定义和目标向工作方法的分解展开,形成围绕标杆工作建设向展开的:目标
深化全过程全职能自主管理。
项目目标:项目立足于以发展相对成熟的制造产业水平做参照对标制造,重塑一个显著提升企业竞争力的目标系统,在生产效率方面实现业内“第一”的运营能力,如下图示:
B~组织保障期(2024年):基于标杆工厂降本增效改善成果,优化企业运营体系,形成“精益标准化管理体系,并在运营数据采集层实现自动化,运营绩效分析层实现标准化。
C~技术实现期(2025年):根据企业形成的低成本高效率运营能力,以及创造客户价值的技术实现能力,打造核心竞争力,全面导向4C竞争性营销模式,推动企业市场业绩成长。
四、【标杆工厂建设】(A~方法定策)——制造提档升级
核心要点:让提档升级成为干部的本职工作职责,形成部门例行管理、自主改善的机制
第一步:锁定对标目标,对比找出差距
第二步:抓住五大要素,形成系统数据,支持科学分析与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