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背景:
气候变化对全球的影响越来越显著,各国迫切需要采取行动来减缓温室气体的排放。在这一背景下,全球碳中和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并且中国提出了“双碳”目标,即到2030年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这一目标的提出对中国的能源结构、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随着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关于能源转型与低碳化,历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我国能源转型做出安排。如2020年、2021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均明确要求“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对2023年经济工作做安排部署时提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提升国家战略物资储备保障能力。可见,在双碳目标下国家能源发展与以往有较大不同,国家提出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成为未来中国能源发展的主要趋势。
本课程基于“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结合国家能源转型与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介绍中国能源发展方向、新型电力系统与新型能源体系关系方面,为学员了解“双碳”目标的基本要求、发展方向,以及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等方面提供参考。并且结合新能源产业、储能产业的发展趋势,对能源相关行业的发展进行梳理,帮助学员更好掌握能源相关行业未来发展趋势与市场机遇。
课程收益:
● 理解新型电力系统与新型能源体系的关系,学会以新型电力系统推动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 了解国内外碳减排概况和我国“双碳”目标的由来、要求、步骤,学会应用相关国家政策及趋势;
● 了解主要国家能源转型发展概况,掌握中国能源转型发展与能源革命的主要观点。
课程时间:1天,6小时/天
课程对象:能源电力相关行业从业人员,包括各类管理、技术人员等
课程形式:讲师讲授+现场讨论+案例介绍+数据分析
课程大纲
导入:
解析:资源紧缺、化石能源消耗殆尽、能源电力行业是碳排放主力
解析:能源活动碳排放占碳排放总量的88%左右,而电力行业碳排放又占能源行业碳排放的42%左右。(2023-6-19来源:人民网作者:舒印彪)
第一讲:“双碳”背景下的国家能源转型
一、世界主要国家能源转型
1.美国
2.德国
3.丹麦
4.意大利
二、“双碳”背景下的国家能源转型
1.能源转型
——人类历史上能源转型进程
——中国的能源革命
2.能源结构转变
能源供给端:可再生能源占比提升
能源消费端:终端能源消费电气化助力碳减排
3.区域能源结构
1)能源资源分布
2)地区能源消费
3)能源跨区输送
4.产业结构
1)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以实现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脱钩
2)减少碳排放、增加碳吸收两大转型升级方向
3)产业逆向发展思路
第二讲: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一、新型能源体系
——以新能源或可再生能源为主、利用先进技术和系统来实现能源高效利用和可持续的能源体系,是一种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1.新型能源体系的“新”体现(四大方面)
1)能源供应和消费结构新
2)能源开发利用技术新
3)能源一体化协同新
4)数智化管理新
2.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性
1)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支撑
2)中国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
3)提升能源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抓手
3.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实施路径
1)夯实国家总体安全的战略基础
2)科学推进国家能源体系转型
3)增强能源体系的灵活性、韧性与协调性
4)加快提升能源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案例:山东昌邑:建设新型能源体系集聚发展“绿色动能”
二、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1.统筹为先
1)结构观念
2)融合观念
3)秩序观念
2.安全为基
3.科技为本
1)技术路线方面
2)组织体系方面
3)创新方向方面
4.治理为要
1)建立健全战略规划体系
2)形成政策供给体系
3)明确监管主体之间的权责关系
4)建立全国统一能源市场
5)能源价格形成和传导机制有效建立
地方政策:2023年11月9日内蒙古发布:《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
三、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方法
1.理论创新
2.形态创新
3.技术创新
4.产业创新
5.组织创新
第三讲:新型电力系统与新型能源体系
一、新型电力系统与新型能源体系之间的关系
1.新型电力系统在新型能源体系中功能
2.新型电力系统在新型能源体系中价值
3.新型电力系统在新型能源体系中作用
案例:福建平潭岛全绿电供应
案例:厦门高能级配电网
案例:长乐低压透明电网
二、以型电力系统推动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1.能源配置平台化
2.能源生产清洁化
3.能源消费电气化
4.能源创新融合化
5.能源业态数字化
案例:广东电网:践行绿色低碳理念,推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
第四讲:《“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解读
指导思想:
1)促进可再生能源大规模、高比例、市场化、高质量发展
2)有效支撑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建设
一、总体特征
1.可再生能源发展将呈现“6新”
1)新形势——全球能源加速向低碳、零碳方向演进
2)新要求——坚决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
3)新阶段——高质量发展阶段
4)新特征——大规模发展、高比例发展、市场化发展、高质量发展
5)新目标——2025年可再生能源消费总量达到10亿吨标煤左右
6)新举措——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2.基本原则
1)6个基本原则:创新驱动、多元迭代、系统观念、市场主导、生态优先、协同融合
2)5个并举: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陆上与海上并举、就地消纳与外送并举、单品种开发与多品种互补并举、单一场景与综合场景并举
3.发展目标
1)总量目标
——2025年,可再生能源消费总量达到10亿吨标准煤左右。“十四五”期间,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增量中占比超过50%。
2)发电目标
——2025年,可再生能源年发电量达到3.3万亿千瓦时左右。“十四五”期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增量在全社会用电量增量中的占比超过50%,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量实现翻倍。
3)电力消纳目标
——2025年,全国可再生能源电力总量消纳责任权重达到33%左右,可再生能源电力非水电消纳责任权重达到18%左右,可再生能源利用率保持在合理水平。
4)非电利用目标
——2025年,地热能供暖、生物质供热、生物质燃料、太阳能热利用等非电利用规模达到6000万吨标准煤以上。
4.发展方式
1)以区域布局优化发展
2)以行动计划落实发展
3)以示范工程引领发展
4)以重大基地支撑发展
二、主要任务
1.多能源开发
1)大力推进风电和光伏发电基地化开发
2)积极推进风电和光伏发电分布式开发
3)统筹推进水风光综合基地一体化开发
4)稳步推进生物质能多元化开发
5)积极推进地热能规模化开发
6)稳妥推进海洋能示范化开发
2.供给革命
1)提升可再生能源存储能力
2)促进可再生能源就地就近消纳
3)推动可再生能源外送消纳
4)加强可再生能源多元直接利用
5)推动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制氢利用
6)扩大乡村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
3.技术革命(坚持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可再生能源)
1)加大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攻关力度
2)培育可再生能源发展新模式新业态
3)提升可再生能源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4)完善可再生能源创新链
4.体制革命(健全体制机制,市场化发展可再生能源)
1)深化可再生能源行业“放管服”改革
2)健全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
3)完善可再生能源市场化发展机制
4)建立健全绿色能源消费机制
5.国际合作
1)持续参与全球绿色低碳能源体系建设
2)深化推进国际技术与产能合作
3)积极参与可再生能源国际标准体系建设
三、保障措施
1.保障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
1)完善可再生能源资源评估和服务体系
2)加强可再生能源土地和环境支持保障
3)加强可再生能源财政政策支持
4)完善可再生能源绿色金融体系
2.保障规划实施
1)加强规划衔接
2)细化任务落实
3)加强国家统筹
4)加强监测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