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背景
绝大多数的高管都认为,与企业战略相比,组织能力的高低,更能决定企业是否能够获得持续性地成功。这是因为,战略的重新制定常常只需要企业的高层领导参与,快则几周,慢则数月,新的战略便可出炉。但是组织能力的打造却要数以年计,并且需要公司上下全体员工的共同投入才会见效。因此,组织能力建设是更为艰难,却又是对企业取得成功至关重要的一件大事。
根据“杨三角”组织能力建设模型的三大内容“员工能力、员工思维、员工治理”来看,若要提高组织能力最终落地的抓手还是在“人”的身上。如果人的能动性无法得到充分的调动和施展,提升组织能力可能就会变为一句“空话”。通过有效的提升员工的满意度可以有效的提升员工的能动性,也能进一步提升组织效能。
课程收益
课程特色
课程对象:管理者
课程时长:1天
课程工具:《杨三角组织能力模型》《能力提升的5B 工具》《提高人才命中率的 4S 原则》《人才赋能的“721”法则》《韦斯伯德”6个盒子》《盖洛普Q12》《GROW 模型》等
课程大纲
第一节:重新定义“组织能力”
视频赏析:《F1方程式赛车》分析影响组织能力的元素
头脑风暴:什么是“组织能力”? 如何给“组织能力”下一个定义?如何评估“组织能力”?
一、组织能力的定义与内涵
1)体现:在与竞争对手投入相同的情况下,具有更高的生产效率或更高质量
2)实质:各种要素投入转化为产品或服务的能力
二、从军队看组织能力的本质
1)组织能力不是个人能力,不会因为个人的离开而丧失
2)组织能力是一个团队所发挥的整体战斗力,是根植于组织内部,可持续且独特的
3)组织能力是团队/组织的竞争力的DNA,是明显超越竞争对手、为客户创造价值的能力
三、企业组织能力的4大特点
1)商业性:为客户创造价值
2)独特性:深植于组织内部,具有组织特性
3)整体性:不依赖个人且具有可持续性
4)战略性:必须超越竞争对手
案例分享:某上市企业组织能力阐释与组织能力建设管理
分组研讨:基于企业组织能力阐释的构想
四、“杨三角”组织能力建设模型的3大内容
1)员工能力—会不会做出与组织能力相匹配的决策和行为
2)员工思维—愿不愿意将精力投入到组织所需要的能力建设上
3)员工治理—允不允许个人发挥所长,有效执行公司战略
测一测:企业的组织能力自测
第二节:组织能力的打造—员工能力管理
一、能力厘清--构建胜任力模型的关键流程
1)开展行为事件面谈
2)编写公司能力词典
3)确定能力
4)编写正面和负面行为案例
5)应用工具
6)定期复盘和优化
案例分享:胜任能力词典的结构与内容
团队共创:基于某项胜任能力的定义、正反面行为要求编写
二、能力厘清--构建能力模型的4点注意
1)未来发展导向
2)高层接受度
3)聚焦关键
4)注重落实
三、能力厘清--落实能力模型的4个关键成功因素
1)要有具体的指标做指引
2)需要高管做出执行承诺
3)要和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紧密结合
4)定期复盘和总结回顾持续改善
四、能力审核—审核规划流程
1)现有能力调查(数量+质量)
2)能力与未来需求差距比较(数量+质量)
3)弥补能力差距的战略(实现举措和责任人)
五、能力审核—避免审核误判的公开评议
1)部门说明需求
2)部门负责举证
3)部门负责落实
六、能力提升--5B方式
1)外购(buy)--从外部招聘合适的人才
2)内建(build)--内部培养现有人才
3)留才(bind)--保留关键人才
4)解雇(bounce)--淘汰不胜任的人才
5)外借(borrow)--借用不属于自己公司的外部人才
七、能力提升—外购人才的2个关键时机
1)战略转型
2)高速增长
八、能力提升—提高外购人才命中率的4S秘诀
1)Standards建标准:明确需要什么样的人
2)sourcing 建渠道:人才在哪里?怎么触达他们
3)screening 筛人才:人岗匹配度分析
4)securing 保入职:确保人才接受聘任
案例分析:如何提高目标人群的入职概率
九、能力提升—企业内建人才培养的4大误区
1)误区一、人才培养等于培训
2)误区二、人才培养等于做中学
3)误区三、人才培养是人力资源部的事
4)误区四、人才培养过度依靠个别主管的判断和方法
十、能力提升—高质量企业内建人才培养的举措“702010”
1)“70”:岗位轮换、项目+工作坊、专题培训+行动学习等
2)“20”: 配备专业导师(管理类+专业类)、360评估和反馈、自我反思等
3)“10”:内训+外训+行动学习
案例分享:某互联网公司的行动学习管理
案例分享:通用汽车—高潜人才开发“合作实验室”模式
十一、能力提升—留才的4大关键分析因素
1)对现有工作的满意度
2)对未来发展空间的考量
3)离开公司的代价
4)竞争对手提供的待遇
十二、能力提升—淘汰人员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1)原则:公平公正、一视同仁、对事不对人
2)注意事项:合法合规有标准有流程、公开透明且给与了员工改善的机会
案例分享:员工离职成本一览表
第三节:组织能力的打造—员工思维模式与员工治理
分组研讨:为什么要关注员工的思维模式?如何开展员工治理?
一、重塑员工思维模式的步骤和工具
1)确定理想员工的思维模式
2)审核现存的员工思维模式
3)制定思维模式的变革战略
二、确定理想员工的思维模式的方法
1)通过共创讨论出员工的行事准则和做事依据
2)提炼出对企业成败有实质性影响的价值观,并与员工沟通
3)明确价值观内涵,取得上下一致的认同
三、审核现存员工思维模式的方法
1)360员工问卷调查
2)高管一对一访谈
3)对中下层员工和主管进行焦点小组访谈
4)对客户进行焦点小组访谈
四、制定思维模式的变革战略的方法
1)自上而下,高管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
2)由外而内,依靠外部客户和竞争对手的力量
3)由下而上,依靠基层员工的参与和推动
案例分享:某公司的价值重塑推动案例分享
五、员工治理方式的2个方向
1)选择合适的组织架构
2)改善组织边界
六、组织架构设计的3个基本原则
1)没有所谓最好的组织设计,只有最适合战略实现的组织形态
2)组织架构是为了实现战略、提升组织能力而刻意设计
3)组织架构的设计要从自身的战略出发,明确公司制胜的组织能力
案例分析:常见的组织架构形态介绍与特点说明
七、组织架构设计的5个步骤
1)厘清公司制胜的组织能力
2)确定各价值链环节中不同单元的角色
3)分配部门/层级的职责和汇报关系
4)制定绩效考核标准
5)阶段性检核组织运作的效率
头脑风暴:什么是组织边界?无边界组织有什么特点?
八、组织边界即内外人员无法顺畅整合信息、想法、资源、工作的隔阂和障碍
九、员工治理—组织边界的3种分类
1)垂直边界—不同层级和等级间的边界
2)水平边界—横向部门之间的边界
3)外部边界—公司与外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边界
十、改善组织边界的2个方面
1)边界是否太多
2)边界是否太厚
案例分析:垂直边界、水平边界、外部边界的改善策略
十一、组织诊断的“韦斯伯德”6个盒子
1)使命/目的—为谁创造什么价值
2)组织/结构—组织是否能够支撑业务成功
3)关系/流程—合作关系的协作如何,流程畅通与否
4)奖励/回馈—员工对奖励制度的知情度和满意度如何
5)支持/工具—我们有恰当的协作机制吗
6)领导/管理—谁在保证各个盒子之间的平衡
十二、常见的“六个盒子”使用四大误区
1)过于聚焦某一个盒子,而缺少整体观
2)诊断仅是为了对答案评分,而忘记引导对方形成全面的认知模式
3)诊断过程过于随意,忘记其中的逻辑和完整性
4)一味地过度依赖模型,而忽略诊断的准确性和企业文化的适配度
十三、部门职责设计中常见的4类问题
1)职能缺失
2)职能错位
3)职能弱化
4)职能交叉
案例分享:职责编写的写作范式介绍
第四节:提升员工满意度—夯实组织能力建设的主体
互动交流:什么是员工满意度?为什么要做员工满意度调查?
一、员工满意度的定义与内涵
1)员工满意度是企业达成员工需求方面的实际结果
2)满意度是一个相对概念
二、员工满意度调查的意义
1)收集员工反馈,量化全员对工作环境的满意度
2)提供员工反馈路径,提升员工参与感
3)为企业改善员工满意度提供精准的方向和依据
互动交流:如何开展员工满意度调查?常见的误区有哪些?
三、开展员工满意度调查的 8 大步骤
1)明确调查目的
2)量化调查目标
3)设计调查问卷
4)选择合适调查方式
5)开展调查
6)分析数据
7)制定改进举措
8)反馈与持续跟踪改进
四、员工满意度调查常见误区
1)目的不清,形式主义
2)问卷设计不合理
3)样本不全面
4)数据分析不深入
5)改进措施不具体
6)缺乏跟踪反馈
互动交流:员工满意度调查的维度和内容从哪里来?开展员工满意度调查的关键时刻有哪些?
五、员工满意度调查的维度与内容的5大来源
1)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
2)公司政策与经营目标
3)员工反馈与改善提议
4)行业标准与最佳实践
5)员工离职与流动数据
六、企业自行设计员工满意度关注的6 大内容
1)公司文化和价值观
2)工作环境
3)工作内容
4)薪酬福利
5)职业发展
6)管理风格与领导力
七、明尼苏达满意度量表的维度与内容
案例分析:员工满意度调查工具与特点说明(以盖洛普Q12延伸为例)
案例分析:某上市企业员工满意度调查的维度与内容来源
八、开展员工满意度调查的 7个关键时刻
1)新入职员工转正时期
2)员工离职时期
3)员工入职周年时期
4)员工调岗晋升时期
5)年末/年初时期
6)员工离职后半年时期
7)核心骨干/员工大会座谈时期
九、利用GROW模型持续推进员工满意度提升
1)G:设定目标
2)R:实测数据
3)O:改善机会
4)W:行动举措
知识点回顾、常见问题答疑、学习实践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