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背景:
谈到目标管理,目前企业界仍然是依据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于上世纪中期提出的“目标管理理论”。在这个框架下,主管与员工共同设定目标,并在年度绩效考核时评估目标达成的结果,基于该结果决定员工应得的奖励。
管理者的主要任务就是带领团队去实现公司所赋予的任务以及实现既定的目标。但是,目标并不会因为我们设定了之后,就会自然发展。目标也是需要管理的,它需要我们精心地呵护、频繁地讨论和追踪、让目标不断地出现在我们面前,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让团队最终交付出我们所期望的成果。引导员工积极地参与到目标的设定中来,清晰地界定好团队彼此的身份,参照的流程,是为最终的结果能够得以实现的保障。
本课程是依据目标管理理论为基础,课程中借用大量的图表等结构化内容帮助学员能够区别“目的”与“目标”的关系和不同;帮助学员掌握如何使用SMART进行目标的编写,以及系统思考目标设定后在执行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做好目标从设计到执行的整体可控度分析和干预;帮助学员利用双收益矩阵针对在多目标的情况下,如何能够聚焦关键;帮助学员了解“事在人为”的道理,能够全面分析如何选择任务委派的人选以及如何与人选进行目标的澄清;帮助学员掌握反馈的技巧与反馈的情景设计,让反馈能够真正的看到行为的改变,促进目标的达成。
课程收益:
● 能区分目的与目标的关系和不同;
● 掌握SMART的目标编写方法,并能够识别目标是否符合SMART的原则;
● 了解目标设定后提高目标达成的6思考维度;
● 掌握双收益矩阵的内容和应用场景;
● 掌握目标委派人的选择逻辑以及如何进行目标任务的澄清;
● 掌握过程反馈的重要性、反馈前、中的思考以及反馈的五大步骤。
课程时间:1天 6小时
课程对象:部门管理者、中高层管理者、项目管理者
课程方式: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头脑风暴+概念讲解
课程大纲
课前问题收集
第一讲:【设定目标】一张表,设定出聪明的目标
小组讨论:什么是目标?为什么要目标?
一、目标与目的的区别
1.目的是意义和价值主张
2.目标是衡量目的是否达成的量化指标
二、如何设计出聪明(S.M.A.R.T)的目标
案例分析:这样的目标可达成吗?为什么?
1. S—目标要具体化、明确化
2. M—目标要可量化、行为化
3. A—目标要可达成、有挑战
4. R—目标要有相关性
5. T—目标要时限性
小组演练:《我的聪明目标》
三、六大问题,提高目标设定后的成功概率
1. 价值影响—目标实现会带来什么效果
2. 阻碍识别—实现过程会遇到哪些阻力?如何减少阻力影响?
3. 资源需求—需要哪些资源?
4. 误差管理—允许的最大误差/差异?
5. 过程检查—什么时候检查进展情况?检查要项是什么?
6. 赋能需求—需要提供哪些培训或知识?
四、双收益矩阵,排定目标的优先顺序
双收益矩阵的两大维度(效果、时间)
第二讲:【执行】对象选择与明确预期
一、目标委派对象的选择
案例分析:谁才是最佳的委派对象?
选择委派任务对象的四大思考
1. 任务—做什么?
2. 技能—基于任务的开展需要哪些能力?
3. 人选—基于能力的要求有哪些合适的人选?
4. 适配度—人选的目前工作量、工作能力及工作兴趣如何?
二、与委派对象明确任务预期
明确任务预期的十大维度
1. 任务名称--干什么?
2. 目的描述--为什么要干?
3. 成功标准--干成什么样子?
4. 收益影响(组织)--任务的完成与否对组织/团队的影响
5. 利益影响(个人)--任务的完成与否对受派人的影响
6. 限制条件—需要遵循的条件和规范
7. 资源支持—会提供哪些资源支持
8. 阻碍识别—会遇到哪些阻力
9. 误差管理--允许的最大误差/差异?
10. 进展检查—确定检查要项、检查标准和评价维度
第三讲:【检查与反馈】提供反馈,推进执行
一、反馈前的三个思考
1. 会不会强化员工的积极行为?
2. 是否有助于提高员工的技能?
3. 是否在解决一个重要的问题?
二、反馈的七个准备(过程回顾与机会洞察)
1. 收集信息:描述你要就什么行为、情况提供反馈
2. 描述影响:描述行为或情况对团队产生的影响
3. 强调预期:描述在反馈后会得到的预期结果(优点加强、不足改进)
4. 时间选择:什么时间是给与反馈的最佳时机,能够让员工乐于接受反馈意见
5. 阻碍识别:哪些障碍可能会阻碍员工接受反馈意见?如何克服?
6. 反馈人选:谁最适合来给与反馈?
7. 可持续性:如何让反馈成为一个可持续的流程,帮助实现目标?
三、反馈的五个步骤
1. 征询意见
2. 聚焦行为
3. 说明影响
4. 挖掘原因
5. 给与鼓励
情景模拟1:如何给出正面反馈
情景模拟2:如何给出负面反馈
课程小结与主要知识点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