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一部分企业先学到真知识!

赵强海:《以义制利:管仲竞争智慧的管理启示》

赵强海老师赵强海 注册讲师 241查看

课程概要

培训时长 : 1天

课程价格 : 扫码添加微信咨询

课程分类 : 国学文化

课程编号 : 14199

面议联系老师

适用对象

组织机构中的中高级管理者 组织机构的中青年储备干部

课程介绍

【课程背景】                                      

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 孔 子

在中国社会独尊儒术以后的两千多年中,管仲毫无疑问是一个被忽视的历史巨星。在他的身上,藏了太多的秘密,也留下了许多很有意思的问题:

●  问题1:为什么反对战争的孔子却连声称赞管仲如其仁?

●  问题2:为什么重礼的孔子对行为不检的管仲赞不绝口?

●  问题:3:为什么心高气傲的诸葛孔明要自比管仲和乐毅?

●  问题4:为什么管仲的轻重理论是中国经济思想的巅峰?

●  问题5:为什么管仲的竞争博弈思想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谈到国学与管理,大多数人会想到“诸子百家”。但诸子百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如何才能精准把握到国学中的“最深沉的精神关怀”?如何才能在工作中学以致用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抓住“一条经”、读懂“一个人”就显得特别重要。

中国文化“上下五千年”,其中,有一条贯穿始终的“智慧之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所有核心概念(中庸、诚、忠恕、至善、道、德、天理、良知,等等)都由这根“看不见的线”穿在了一起。这就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中国文化的底层逻辑、文化-心理结构。

而所谓的“一个人”,就是管仲。孔子对他的评价是:“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又说:“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管仲先孔子不到200年。由于中国秦汉以后的中央集权,思想上独尊儒术,以管仲为代表的道法家的竞争博弈思想,事实上被选择性忽视了。

而今,改革开放已是中国进一步发展的不二国策,中国已经深度参与、甚至引领了国际新竞争。在这个大背景下,管仲的经济竞争博弈思想,必将重新焕发勃勃生机、必将引起越来越多的管理实践者的重视。

《以义制利:管仲竞争智慧的管理启示》课程,从多个方面,深入浅出地展示了中国文化底层逻辑与管仲管理思想强大的工具价值与独特魅力,是为中高级管理者专门开设的人文素养与领导智慧核心课程之一,提供理论与实践的辩证。

【课程定位】

为组织战略贯彻创造共同语境

【四大基石】 

课程基础理论的选用,决定了课程的应用边界和融摄力,决定了课程在实践场景中的落地方向和落地程度。本课程以“文化-心理结构”、“管理的历史维度”、“系统思考”、“决策助推”为基础理论基石,保证了课程的高度、宽度、厚度和温度,方便中高层受众从中能获得观点的碰撞,中基层受众从中可学到知识和方法。

【五项收益】

●  收益1:读懂管仲--体悟中国文化中的有关竞争博弈的沉潜大智慧

●  收益2:学会博弈--在历史案例的辨证中体悟管仲的经济竞争思维

●  收益3:问题导向--让所有学员带着问题来,带着思考和方法离开

●  收益4:内化训练--促使历史智慧与岗位经验相结合是课程的目标

●  收益5:重构范式--重构管理者应对当前不确定性环境的思维范式

【四个亮点】

●  跨学科:管理实践、经济政策、文化逻辑、历史经验,助推“拓展视野”

●  跨文化: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助推“融会贯通”

●  重案例:探赜索隐、钩深致远、古今中外、言之有据,助推“借鉴创新”

●  重实操:底层逻辑、科学理论、实用方法、简单工具,助推“即学即用”

【课程对象】

1、组织机构中的中高级管理者

2、组织机构的中青年储备干部

【培训形式】

根据课程需求及教学协商,设计组合培训形式:

●  线下课程:通过定期安排的课程,系统学习

●  教练助推:通过教练的助推引导,学练合一

●  线上答疑:针对课程的相关问题,定时答疑

●  定期复盘:根据教学的具体需求,组织复盘

【课程时间】

1-2天 (6小时/天)

【课程大纲】

第一部分:课程背景

1、历史智慧

(1)痛点:智慧风险与不确定性

(2)起点:还至本处,愿乐欲闻

(3)支点:日光之下,并无新事

2、职业素养

(1)不知不觉的“职业脱轨”

(2)引人深思的“素养模型”

(3)管理的挑战“没有新事”

(4)竞争智慧是一种“负熵”

第二部分:底层逻辑--中国文化智慧基本精神及现代辩证

1、两个盲区--文明早熟(两面性)

(1)“一家”与“百家”共生

(2)“和谐”与“竞争”共存

2、两个辩证--底层逻辑(系统性)

(1)思维辩证--对立统一(整体性)

(2)行为辩证--时空时位(动态性)

第三部分:其人其书--管子与《管子》

1、四评“管子”

(1)管夷吾的自评

(2)孔夫子的好评

(3)苏老泉的差评

(4)梁启超的总评

2、两论《管子》

(1)《韩非五蠹》

(2)《管子叙录》

第四部分:竞争智慧--管仲的轻重术及其现代启示

1、轻重之论:中国古典经济思想的祖师爷

(1)为无为:市场之道

(2)尚自然:生产之道

(3)重均平:分配之道

(4)强储备:竞争之道

2、轻重之谋:去全球化竞争的历史教科书

(1)经济战案例辩证

(2)货币战案例辩证

(3)贸易战案例辩证

(4)间谍战案例辩证

(5)舆论心理战案例辩证

3、儒法互用:不确定世界中的竞争大智慧

(1)方向:和实生物

(2)方法:允执厥中

(3)态度:不诚无物

第五部分:大道至简--职业素养精进的简化步骤

1、第一步:一条途径--精进不迷路

2、第二步:三种境界--自查有标准

3、第三步:十六字诀--高人常提点

4、第四步:入手之处--小心自求证

赵强海老师的其他课程

• 赵强海:《浚哲文明:国学智慧与现代管理辩证》
【课程背景】                                      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                                                                                                   —— ***在国学与现代管理相印证的过程中,的确存在不少的问题:●  问题1:有人学艺不精,装神弄鬼--导致国学社会形象受损,声名不佳●  问题2:有人生搬硬套,硬扯管理--导致国学应用作茧自缚,影响发展●  问题:3:有人偏于小术,夸大其词--导致国学缺乏逻辑自洽,流于迂阔●  问题4:有人认知片面,以偏概全--导致国学流于风花雪月,难于落地●  问题5:有人轻视本土,言必西方--导致国学素养缺乏根基,发展乏力以上所有问题归结起来,又可以归为两条:第一,对本土文化缺乏“温情与敬意”;第二,对现代管理及其应用场景,缺少一个基于母语文化的认知角度。事实上,与人们通常具有的对中国文化的“儒缓”的感觉不同,经过数千年流变、深沉而灵动的中国文化,有两个不为常人所注意的“盲区”,而正是这两各“盲区”,才是我们当代人在感受、了解、学习、应用、传播中国文化和的精神、哲之思辨时,最有效、最便捷的“入手处”。第一,中国文化“上下五千年”,其中,有一个基本精神、底层逻辑、一条“智慧之经”,提纲挈领、贯穿始终。一方面,中国文化中的所有核心理念(道、德、中庸、诚、忠恕、至善、天理、良知,等等)都由这根“看不见的线”穿在了一起;另一方面,它又流布充盈在了以此为基础的几乎所有中国文化的具体门类之中,包括建筑、绘画、文学、诗歌、音乐、养生、茶道、美食,乃至日常起居和现代企业管理之中。了解了它,就会触类旁通、一通百通;不掌握它,学习中国文化,就如同隔靴搔痒,事倍功半。第二,中国文化除了我们通常接触的一面 —— 修身调和论 —— 以外,还有我们不常接触的另一面 —— 竞争博弈论。在当代,对于管理者而言,它的工具价值极大,尤其应当引起高度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据于儒,依于道,逃于禅,旁及墨、法、兵。其中的底层逻辑,是中国式整体思维的自然法则,既讲思维辩证,更重行为辩证,政治家用以治国,军事家用以整军,企业家用以纵横捭阖,“百姓日用而不知”,因此,“其道甚大,百物不废”。《浚哲文明:国学智慧与现代管理辩证》课程,是专门为管理者开设的现代职业素养提升核心课程之一,提供理论与实践的辩证。【课程定位】为组织战略贯彻创造共同语境【四大基石】 课程基础理论的选用,决定了课程的应用边界和融摄力,决定了课程在实践场景中的落地方向和落地程度。本课程以“文化-心理结构”、“管理的历史维度”、“系统思考”、“决策助推”为基础理论基石,保证了课程的高度、宽度、厚度和温度,方便中高层受众从中能获得观点的碰撞,中基层受众从中可学到知识和方法。【五项收益】●  收益1:领悟智慧--在经济文化与科技发展的当代视角中感悟国学●  收益2:掌握逻辑--在对中国文化底层逻辑的现实辨证中赋能管理●  收益3:问题导向--让所有学员带着问题来,带着思考和方法离开●  收益4:内化训练--促使管理智慧与岗位经验相结合是课程的目标●  收益5:重构范式--重构管理者应对当前不确定性环境的思维范式【四个亮点】●  跨学科:管理实践、经济政策、文化逻辑、历史经验,助推“拓展视野”●  跨文化: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助推“融会贯通”●  重案例:探赜索隐、钩深致远、古今中外、言之有据,助推“借鉴创新”●  重实操:底层逻辑、科学理论、实用方法、简单工具,助推“即学即用”【课程对象】组织机构中的各级人员【培训形式】根据课程需求及教学协商,设计组合培训形式:●  线下课程:通过定期安排的课程,系统学习●  教练助推:通过教练的助推引导,学练合一●  线上答疑:针对课程的相关问题,定时答疑●  定期复盘:根据教学的具体需求,组织复盘【课程时间】2-3天 (6小时/天)【课程大纲】第一部分:课程导入1、世事如棋(1)痛点:智慧风险与不确定性(2)起点:还至本处,愿乐欲闻(3)支点:日光之下,并无新事2、职业素养(1)不知不觉的“职业脱轨”(2)引人深思的“素养模型”(3)管理智慧是一种“负熵”第二部分:道法合一--国学认知视野的两个盲区1、盲区一:“调和”与“博弈”-- 中国文化的阴阳两面2、盲区二:“百家”与“一家”-- 中国文化的底层逻辑第三部分:天人合一 -- 国学底层逻辑的两个辩证1、思维辩证--对立统一(整体性)(1)阴阳的来历与系统论界定(2)阴阳思维的现代管理辩证2、行为辩证--时空时位(动态性)(1)时位的含义与系统论界定(2)时位思维的现代管理辩证第四部分:知行合一 -- 国学管理智慧的三个基本原则1、原则一:和--和实生物:明确方向(1)共同契约及其四个维度(2)“和”的四个应用场景■  场景一:缓和冲突■  场景二:有效沟通■  场景三:选人用人■  场景四:团队激励2、原则二:中--允执厥中:明确方法(1)执两用中:管理是对囚徒困境的超越(2)用中执两:目标导向的管理行为选择■  方法一:专精一行■  方法二:坚决执行■  方法三:拿到结果■  方法四:一抓到底■  方法五:分步落实3、原则三:诚--不诚无物:明确态度(1)态度一:诚于信仰--解决“为什么”的问题(2)态度二:诚于事业--解决“干什么”的问题(3)态度三:诚于团队--解决“凭什么”的问题(4)态度四:诚于客户--解决“吃什么”的问题第五部分:心理合一 -- 国学人格修养的两个方法1、方法一:修辞立其诚(1)机在于“心”(2)机在于“目”(3)机在“言行”2、方法二:功夫在诗外(1)风雨江山外(2)修养的止境第六部分:大道至简--职业素养精进的四个要点1、第一点:一条途径--精进不迷路2、第二点:三种境界--自查有标准3、第三点:十六字诀--高人常提点4、第四点:入手之处--小心自求证
• 赵强海:《居闲趣寂:中国人的茶道、茶事与茶情》
【课程背景】                                      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简德之人                                                                                    —— 陆羽 《茶经》茶人人都喝,天天都喝,但加上一个道字,很多人可能就会暗中打鼓、就会产生很多困惑:●  为什么--很多人泡茶奉茶、手法娴熟、边说边演,却无缘“茶道”?●  为什么--很多人茶叶茶汤、盖香底香、又看又闻,却无缘“茶道”?●  为什么--很多人红茶黑茶、青茶绿茶、样样认得,却无缘“茶道”?●  为什么--很多人一掷千金、重金购茶、藏茶无数,却无缘“茶道”?●  为什么--很多人一生嗜茶、茶不离手、逢人便说,却无缘“茶道”?答案或许只有一个:道可道,非常道,茶道非茶。无论是 “文人七事”—— 琴棋书画诗酒茶,还是 “俗人七事”—— 柴米油盐酱醋茶,茶,都是不可或缺的“一事”,雅俗共赏、老少咸宜。这也就意味着,茶无论作为商品还是饮品,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商务雅集中,都有着广泛的需求。事实上,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茶”、“茶品牌”和“茶文化”的理解,也发生着变化,甚至迭代。尤其是在技术驱动的互联网革命,以及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商品品牌的塑造、传播、崛起模式,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所有的商业行为设计,都逐渐指向了两个越来越清晰的维度:满足人类的基本价值观和改善人们的工作与生活。“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如何借力文化,升级认知、做精产品、深挖品牌、精准定位、教育团队、乃至丰盈自己人生的美学修养,就成了 摆在人们面前的现实的问题。而在现实中,茶,从来就不只是“茶”,只是生活的“七事”之一;同时,茶,从来还是“茶”,静静地等着与知茶的人,一期一会。《居闲趣寂:中国人的茶道、茶事与茶情》课程,是专为现代职场人士设计的品鉴类基本素养课程,属于现代职业素养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程定位】为组织战略贯彻创造共同语境【四大基石】 课程基础理论的选用,决定了课程的应用边界和融摄力,决定了课程在实践场景中的落地方向和落地程度。本课程以“文化-心理结构”、“管理的历史维度”、“系统思考”、“决策助推”为基础理论基石,保证了课程的高度、宽度、厚度和温度,方便中高层受众从中能获得观点的碰撞,中基层受众从中可学到知识和方法。【五项收益】●  收益1:美的感知--从现代人文素养的角度感受中国茶文化的精神●  收益2:比较审美--在日本茶道、中国茶道的比较中,感知“茶道”●  收益3:问题导向--让所有学员带着问题来,带着思考和方法离开●  收益4:内化训练--促使美的感受与生活经验相结合是课程的目标●  收益5:重构范式--重构管理者应对当前不确定性环境的思维范式【四个亮点】●  跨学科:管理实践、经济政策、文化逻辑、历史经验,助推“拓展视野”●  跨文化: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助推“融会贯通”●  重案例:探赜索隐、钩深致远、古今中外、言之有据,助推“借鉴创新”●  重实操:底层逻辑、科学理论、实用方法、简单工具,助推“即学即用”【课程对象】1、组织机构中的中高级管理者2、组织机构的中青年储备干部【培训形式】根据课程需求及教学协商,设计组合培训形式:●  线下课程:通过定期安排的课程,系统学习●  教练助推:通过教练的助推引导,学练合一●  线上答疑:针对课程的相关问题,定时答疑●  定期复盘:根据教学的具体需求,组织复盘【课程时间】1-2天 (6小时/天)【课程大纲】第一部分:茶事--茶、茶经、陆羽1、茶史--国人的茶饮(1)最早的茶(2)晋--今有水厄(3)唐--唐人宫乐(4)宋--芸窗斗茶(5)明--罢造龙团(6)清-端茶送客2、茶经--陆羽与茶经(1)陆羽三事■  一事:鸿渐于陆--一生为墨客,几世作茶仙■  二事:半交天下--流华净肌骨,疏瀹涤心源■  三事:一生孑然--强劝陶家酒,还吟谢客诗(2)《茶经》五则■  一则: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  二则:伊公羹,陆氏茶■  三则: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四则:荡昏寐,饮之以茶■  五则: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第二部分:茶道:王道与茶道1、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结构(1)思维辩证(2)行为辩证2、中国人的人格-情商结构(1)有为耳为应为(2)无为而无不为(3)无我而为众生3、陆羽的茶道(1)茶之道--居闲趣寂(2)茶之德--推能归美第三部分:茶情:茶道不是茶1、苏轼与茶--寄与青云欲仙客,一瓯相映两无尘2、朱权与茶--花开花落年年事,不管愁人鬓又华3、利休与茶--雪下青青草,春意早盎然第四部分:大道至简--职业素养精进的简化步骤1、第一步:一条途径--精进不迷路2、第二步:三种境界--自查有标准3、第三步:十六字诀--高人常提点4、第四步:入手之处--小心自求证
• 赵强海:《独上高楼:中国古典诗词的鉴与赏》
【课程背景】                                      吾听风雨,吾览江山常觉风雨江山外,有万不得已者在                                                                                            —— 况周颐 《惠风词话》从咿呀学语开始,中国人就背诗,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直到两鬓斑白,对诗这个字,心中还是会有无数个为什么:●  为什么--谈起诗来,电视节目中的嘉宾们总有说不完的话?●  为什么--人在逆境,不经意的一句诗会使人心情豁然开朗?●  为什么--同一首诗,现在的感受会与儿时的理解大相径庭?●  为什么--与人沟通,有时候一句诗胜过百般口舌千言万语?●  为什么--欣赏书画,有时一句诗比专家专业解说更加通透?答案或许只有一个:诗在风雨江山外。事实上,提升文学、诗歌的感受和鉴赏水平,既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反映,也是人的自身认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现象。鉴赏素养的训练与提升,一如《红楼梦》中黛玉劝诫香菱的那样,“断不可学这样的诗。……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在诗歌鉴赏、艺术鉴赏素养提升的过程中,无论是鉴赏眼界与格局、还是课程体系的完善与充实程度,都非常重要,必须从一开始就建立起正确的认知框架和开阔鉴赏视野,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方能事半功倍、一通百通。否则,“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独上高楼:中国古典诗词的鉴与赏》课程,是专为现代职场人士设计的鉴赏类基本素养课程,属于现代职业素养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程从“诗情画意:现代人生活工作的另一维度”、“提纲挈领:中国古典诗学的底层逻辑与美学归趣”、“独上高楼: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举一反三:现代综合职业素养提升方法举要”等四个方面,详细解析中国古典诗词鉴赏素养提升的理论与方法。【课程定位】为组织战略贯彻创造共同语境【四大基石】 课程基础理论的选用,决定了课程的应用边界和融摄力,决定了课程在实践场景中的落地方向和落地程度。本课程以“文化-心理结构”、“管理的历史维度”、“系统思考”、“决策助推”为基础理论基石,保证了课程的高度、宽度、厚度和温度,方便中高层受众从中能获得观点的碰撞,中基层受众从中可学到知识和方法。【五项收益】●  收益1:美的感知--从现代人文素养角度感受中国古典诗情与画意●  收益2:美的精神--从底层逻辑的角度把握中国人美学精神的精要●  收益3:问题导向--让所有学员带着问题来,带着思考和方法离开●  收益4:内化训练--促使美的感受与生活经验相结合是课程的目标●  收益5:重构范式--重构管理者应对当前不确定性环境的思维范式【四个亮点】●  跨学科:管理实践、经济政策、文化逻辑、历史经验,助推“拓展视野”●  跨文化: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助推“融会贯通”●  重案例:探赜索隐、钩深致远、古今中外、言之有据,助推“借鉴创新”●  重实操:底层逻辑、科学理论、实用方法、简单工具,助推“即学即用”【课程对象】1、组织机构中的中高级管理者2、组织机构的中青年储备干部【培训形式】根据课程需求及教学协商,设计组合培训形式:●  线下课程:通过定期安排的课程,系统学习●  教练助推:通过教练的助推引导,学练合一●  线上答疑:针对课程的相关问题,定时答疑●  定期复盘:根据教学的具体需求,组织复盘【课程时间】1-2天 (6小时/天)【课程大纲】第一部分:诗情画意--现代人心的三道清茶1、第一道:知止的智慧--沙弥不解无言旨2、第二道:悦纳的胸怀--安得胸如海样宽3、第三道:如玉的气质--我害怕阅读的人4、素养模型第二部分: 提纲挈领--底层逻辑与美学归趣1、 天人合一--中国诗学的底层逻辑(1)思维辩证--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2)行为辩证--岂不桑梓怀,素位聊无悔2、神形合一--中国诗学的美学归趣(1)释放解放--偷得浮生半日闲(2)得意忘象--愀然有不平之色第三部分: 独上高楼:有朋自远方来1、境界--众理具而万事出(1)真伪--我失骄杨君失柳(2)大小--从一粒沙看世界(3)有无--泪眼问花花不语(4)出入--夜来八万四千偈2、旁通--宋元山水意境(1)花鸟情趣--愿与梅花过一生(2)山水意境--逸笔草草聊自娱3、独上高楼--鉴赏五步(1)第一步:入景--文本(2)第二步:入理--语词(3)第三步:入情--角色(4)第四步:入境--语境(5)第五步:入神--升华第四部分:大道至简--职业素养精进的简化步骤1、第一步:一条途径--精进不迷路2、第二步:三种境界--自查有标准3、第三步:十六字诀--高人常提点4、第四步:入手之处--小心自求证

添加企业微信

1V1服务,高效匹配老师
欢迎各种培训合作扫码联系,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