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要以创新的思维和坚定的信心,探索创新驱动发展新路。” ***治国理政金句
汇报交流五个部分内容
一、对创新思维与现代管理概念的理解
二、运用创新思维,提高借智发展能力
三、运用创新思维,提高自身综合能力
四、运用创新思维,提高发挥想象能力
五、运用创新思维,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第一部分:
一、对创新思维与现代管理概念的理解
(一)关于创新思维?
定义:
本质:
二、创新思维的特性
1、思维的能动性
2,思维的变通性
3,思维的独特性
4,思维的敏感性
三、创新思维的三大障碍:
第一,思维定势
第二,思维惯性
第三、思维封闭
四、实现创新思维的四个超越:
看其能否超越传统;
看其能否超越本位;
看其能否超越自我;
看其能否超越国界。
(二)关于现代管理?
现代管理必须有明确的:
定位意识、
形象意识、
文化意识、
沟通意识
经济新格局下还应该有:
明确的问题危机意识
明确的借智发展意识
明确的善用媒体意识
明确的丰富想象力
明确的自主学习力
现代管理的四大基本原理
1、系统原理:
2、人本原理:
3、动态相关原理:
4、效益原理:
现代管理者用人三大原则
第三位:能力是基础。
第二位:态度是根本。
第一位:人品是原则。
企业管理的核心是“人”。
第二部分:
运用创新思维,提高借智发展能力
当今社会,当凭借自己的力量无法实现目标时,设法去找到可以帮助自己的人和机构,让别人的智慧和力量,替补自己企业的力量和能力不足,以达到所需要的目的。
因此,现代企业管理者,需要学习用运创新思维,学习借智借力发展企业,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利益。
企业管理者要学习与媒体打交道
企业管理者要学习与媒体打交道,要了解媒体,借用媒体的力量,解决自己的困难。
案例一: 前几年,国内有些远洋渔业企业因为招不到船员而无法出海。企业董事长借用媒体的力量,把绝对不可能的事,通过创新思维变成了可能,解决自己的困难,同时惠及全国同行企业产业发展。
案例二、 企业产品严重积压,库存爆满。董事长借用媒体的力量。市政府举办全国产业大会,市属各部门通力协作,不到半年,库存处于正常。
案例三、 企业产品出口被外商使诈,还被“倒打一耙”,吊销注册资格,停止出口,借力媒体,洗清不白之冤。
案例四、企业搞活动,总经理找媒体问计。结果新华社播发通稿,人民日报编发公文简报供中央领导参阅,总经理大名进入中南海。
第三部分:
运用创新思维,提高自身综合能力
一、提高自身政治素养
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案例一:发展经济不能忽视国家领土安全。围绕改革发展中出现新问题调研,提出建议得到共和国总理批示,获全国一等奖。
案例二、特殊时期,向世界讲了一个与国家核心利益联系在一起的历史故事,人民日报先后五次刊载,获得全国各级七个奖项。
二、提高独立思考能力
新时代新征程需要思考,浮躁的社会呼唤独立思考!无数事实证明,没有思考的读万卷书只是浮光掠影,没有思考的工作将会一事无成。
案例一:当地级一所本科大学要搬走,而且一半已经搬出去, 市委向省委报告未批复。站在全国高度用了一句关键词起到关键作用,留住一所本科大学。
案例二: 上海举办世博会、北京举办奥运会,你是企业管理者、党员干部,如何为企业提高知名度、扩大影响力、打造形象品牌,去主动服务? 笔者主动作为,双双获得纪念品作品奖。
案例三:学习中央最新精神,独立思考,发现挖掘当地一项工作经验,催生省委省政府两办文件推广。
第四部分:
运用创新思维,提高发挥想象能力
想象力是一种高级思维。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
复旦大学访学,发挥想象力,想上海市民所末想,急上海市民所末急,做了三件事,得到上海市三位市长五次批示,收到较好效果。(想告诉企业管理者成事的思维方式)
案例一、闽浙贻贝中毒,联想到上海市民,避免了一场可能发生的贝类中毒事故。
案例二、日本东京电力公司宣布将放射性核污染水排放大海,联想到上海港和上海群众健康,上海相关部门专题研究。
案例三、看到气象预报,想到上海市民家“水漫金山”。次年,上海市投资100亿新建改造28个排水系统。
第五部分:
运用创新思维,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树立危机感和紧迫感,发扬“挤”和“钻”的精神,自主学习,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企业才能不断地出成果。
案例一:交待地区任务,完成全省采访。去西藏那曲参加活动,任务是写一篇新闻。最终吸着氧气写作,文刊《人民日报》文教版头条,体现党的援藏政策新效应。
案例二、在小岛,晚饭后没有参加娱乐活动,打着手电筒翻山越岭去渔民老大家。看到一张照片,成为三中全会渔农村变化典型实例,编入地方初中语文课本。
案例三:请教是最好自主学习方法,增强业务本领。星期天看病友获信息,撰写调查报告在《人民日报》发表,先后编入全国《文秘应用文写作》《大学应用写作》《中国文书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