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性采购管理办法

2024-01-22 09:08:23
经营性采购管理办法

经营性采购管理办法

引言

经营性采购是指企事业单位为了正常经营运作所进行的涉及商品、工程、服务等采购活动。为了规范和统一经营性采购行为,提高采购效率和质量,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相继出台了相关的经营性采购管理办法。

企业培训课程定制

全国3000名各领域、名企背景、实战经验丰富的优质讲师资源可选;
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定制真正落地有效的培训方案,帮助企业解决经营、管理难题!
咨询了解 >

一、经营性采购的基本原则

经营性采购的管理办法中,首先要明确经营性采购的基本原则,以确保采购活动的公平、公正、公开。

1.透明原则:经营性采购过程应该公开透明,采购信息、标准、条件等应向参与采购的供应商公示。

2.公平原则:采购活动应确保各供应商在同等条件下享有公平竞争的机会,不得偏袒任何一方。

3.效益原则:采购应追求最佳的经济效益,确保采购品质和价格的合理性。

4.合法原则:采购活动必须符合相关法律法规,不得违反法律法规进行采购活动。

二、经营性采购的程序

经营性采购的管理办法中,明确了采购的具体程序,包括需求确认、采购准备、采购公告、投标、评标、定标、合同签订、履约管理等环节。

1.需求确认

需求确认是经营性采购的第一步,通过对需求的明确和分析,确定采购的具体项目和要求。

2.采购准备

采购准备是指根据需求确认的结果,制定采购计划、编制采购文件、确定采购方式等准备工作。

3.采购公告

采购公告是向供应商公开采购信息的通知,包括采购项目、采购条件、投标截止日期等信息。

4.投标

供应商按照采购公告的要求,提交投标文件,并缴纳投标保证金。

5.评标

评标是指根据采购文件的要求,对投标文件进行评审,确定中标供应商。

6.定标

定标是根据评标结果,确定中标供应商,并与中标供应商进行商务谈判,最终确定中标结果。

7.合同签订

中标供应商与采购人签订正式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8.履约管理

采购人对中标供应商的履约情况进行管理和监督,确保采购项目的按时、按质完成。

三、经营性采购的监督

为了确保经营性采购的公平、公正、公开,监督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1.内部监督

各企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对采购活动进行监督,确保采购程序的合规性。

2.外部监督

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应对经营性采购活动进行监督,对违规行为进行举报,确保采购活动的公正性。

3.监督机构

相关部门应设立专门的经营性采购监督机构,负责对采购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

四、经营性采购的风险控制

经营性采购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为了控制风险,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1.信息风险

在采购过程中,信息的不对称会导致信息风险,采购人应加强对供应商的信息收集和核实,减少信息风险。

2.质量风险

采购人应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对供应商的质量进行评估和监控,减少质量风险。

3.合同风险

采购人应合理制定合同条款,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减少合同风险。

4.供应商风险

采购人应对供应商进行评估和筛选,选择稳定、信誉好的供应商,减少供应商风险。

结论

经营性采购管理办法的出台,为经营性采购活动提供了规范和指导,确保采购活动的公平、公正、公开。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要不断完善和改进,以适应不同行业和企事业单位的需求。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分享、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上一篇:如何采购
下一篇:采购供应管理
本课程名称:/

填写信息,即有专人与您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