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第六届世界智能大会在天津闭幕。中国工程院院士周济在大会上表示,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制造是实现我国制造业创新发展的主要技术路线,为制造业带来了换道超车的好机会。
“今后15年正是智能制造这个新一轮工业革命核心技术发展的关键时期,制造业要抓住历史机遇,通过智能制造实现‘换道超车’,跨越发展。”周济说。
工信部数据显示,从2012年到2021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由16.98万亿元增长到31.4万亿元,占GDP比重达27.4%;增加值占全球的比重由22.5%提高到近30%,连续12年位居世界第一。
“十三五”以来,我国智能制造的发展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智能制造装备国内市场满足率超过50%,培育了具有行业和区域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近100个。
智能制造将如何助力制造业“换道超车”?周济认为制造业的创新模式有四类:产品创新、生产技术创新、产业模式创新,以及前三者综合形成的制造系统集成创新。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都是实现这四类创新的主要路径。
“产品是制造的主要载体和价值创造的核心。到2035年,我国的各种制造业产品和装备都将从‘数字一代’发展成‘智能一代’,升级为智能产品和装备。”周济举例,智能汽车作为典型的智能产品,近年来,其快速发展远远超过了人们的预想。
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以来,我国汽车在智能驾驶配置方面,五年平均复合增长率高达42.7%。预计到2025年,中国L2(实现半自动驾驶,但驾驶者需监视路况)及以上的智能汽车销量破千万辆,智能汽车渗透率达49.3%。
“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智能生产,也就是企业生产能力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是推进智能制造的主战场。”周济表示,以机器替代人力、引入新技术、升级智能设备,不仅解决了一线劳动力短缺、人力成本高升的问题,还从根本上提高了制造业的质量、效率和企业的竞争力。
2021年,工信部等八部门联合发布《“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其中指出,要推动数字孪生、人工智能、5G、虚拟现实(VR)等新技术在制造环节的深度应用,搭建智能场景、研造新型智能制造装备以服务生产。
数据显示,近十年来,我国已经建成了700多个智能工厂。“智能工厂是智能生产的主要载体。近年来,我国涌现出一大批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的示范工厂、标杆工厂、灯塔工厂。”周济说。
“十三五”以来,我国智能制造供给能力不断提升,支撑体系逐步完善,推广应用成效明显。人民网财经了解到,截至2021年底,智能制造装备国内市场满足率超过50%,培育具有行业和区域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近100个,试点示范项目生产效率平均提高45%、产品研制周期平均缩短35%、产品不良品率平均降低35%,涌现出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服务等新模式新业态。
周济表示,当前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在数字化、网络化阶段的智能工厂基础上,推动先进的技术升级,应用新一代的人工智能技术,建成拥有智能化设计、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共享制造、智能运维服务等新模式的第二代智能制造的智能工厂。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引发了产品和生产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未来会催生出以智能服务为核心的制造业新模式、新业态,实现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以用户为中心的根本性转变。”
行业内主要企业:机器人(300024)、华中数控(300161)、埃夫特(688165)、美的集团(000333)、亚威股份(002559)、远光软件(002063)、科大智能(300222)、智云股份(300097)、东土科技(300353)、华工科技(000988)、科远智慧(002380)本文核心数据:中国智能制造行业发展历程、中国智能制造行业投融资金额行业发展历程:处于初级阶段智能制造发展
2022-07-02
本文以智能制造业为背景探索智能制造企业在转型升级面临的精益管理与企业文化体系构建等相关问题。1、精益管理思想的核心精益管理的概念来源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精益生产模式背后的思想。这种精益生产模式的最初目的是消除浪费。从接到顾客订单起的作业时间内,通过建立标准,持续不断改善,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现场管控能力,消除不能创造价值的浪费活动,提高生产效率、缩短作业时间和生产周期,提升产品品质,增强企业的核心
2022年3月,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基于2万多家制造企业生产运行数据,研究发布了《智能制造发展指数报告(2021)》,对国内制造业智能化发展情况进行了系统分析和全面展现,多维度展现制造业在设计、生产、物流、销售、服务各环节的关键指标变化情况,直观地反映了2021年制造业的智能制造发展进程,刻画出一幅“中国制造业智能制造发展数据地图”。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截至2021年12月,全国20